其實,肝炎患者這種B超診斷的膽囊炎臨床常無癥狀,無梗阻性黃疸的表現,白細胞也不高,屬于病毒性非特異性膽囊炎。一旦肝病好轉,這種“膽囊炎”也會減輕,肝炎患者不要因為檢查結果說“膽囊炎”而到處亂求醫。
別讓“彌漫性肝病”嚇著
B超檢查肝臟時常用的結果會有“彌漫性肝病”。一般這么說是很正常的。但很多肝炎患者被這句話嚇得不輕。他們認為:這肝臟里的病都“彌漫”了,肯定病得不輕!
其實,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都屬于肝臟彌漫性病變,因為這些病變在整個肝臟的分布是相對一致的;而肝血管瘤、肝囊腫、肝癌則屬于肝臟局部的占位性病變。B超檢查肝臟的結果是是“彌漫性肝病”,意思是指患者肝臟沒長腫瘤。
這“彌漫性肝病”并不提示病情的輕重。只要肝臟整體有基本一致的變化,B超結果都說是“彌漫性肝病”,甚至一些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肝臟內部稍微粗糙一些,B超檢查時光點反射就會強一些,也會提示有“彌漫性肝病”。許多“彌漫性肝病”的人其實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療。因此,肝炎患者不要被“彌漫性肝病”嚇著,肝病是否嚴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許多指標并結合臨床才能確定。
不要過分看重肝臟大小
肝炎患者在看B超檢查報告時,非常關心肝臟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把肝臟的測量都記錄下來進行比較。但肝炎患者需要知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醫生、不同的測量部位以及B超超聲探頭的方向對這些測量都有影響,一般來說相差1~2厘米是常見的,肝炎患者不要過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臟大小。另外,腫大的肝臟逐漸縮小有時是肝臟炎癥好轉,但有時則相反。因為肝硬化時,肝臟的體積也縮小。
別把血管瘤、肝囊腫當肝癌
現在,B超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了,越來越多的無癥狀的先天性肝囊腫和血管瘤被發現。尤其是肝炎患者,因為經常做B超,發現得也多。這往往引起肝炎患者的恐慌。因為你們知道,肝炎常可引起肝癌,所以對肝臟里看到的一點點占位性病變都非常敏感。
如果是肝囊腫,肝炎患者不必太過害怕,因為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肝血管瘤大多數為海綿狀血管瘤,是肝臟常見的良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血管瘤的發展非常緩慢,小血管瘤可無任何癥狀,大多數是在體檢時被B超發現。一般說來小的肝囊腫和血管瘤對人體健康沒有多大影響,患者不必緊張,只有較大的肝囊腫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
B超能檢查出什么
(一)血管疾病
運用10MHz高頻探頭可發現血管內小于1mm的鈣化點,對于頸動脈硬化性閉塞病有較好的診斷價值,還可利用血流探查局部放大判斷管腔狹窄程度,栓子是否有脫落可能,是否產生了潰瘍,預防腦栓塞的發生。彩超對于各類動靜脈瘺可謂佳診斷方法,當探查到五彩鑲嵌的環狀彩譜即可確診。
對于頸動脈體瘤、腹主要脈瘤、血管閉塞性脈管炎、慢性下肢靜脈疾病(包括下肢靜曲張、原發生下肢深靜脈瓣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回流障礙、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運用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頻譜探查均可作出較正確的診斷。
(二)腹腔臟器
主要運用于肝臟與腎臟,但對于腹腔內良惡性病變鑒別,膽囊癌與大的息肉、慢性較重的炎癥鑒別,膽總管、肝動脈的區別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診斷價值。對于肝硬化彩超可從肝內各種血管管腔大小、內流速快慢、方向及側支循環的建立作出較佳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