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但是,大部分女性之關注飲食健康及生活作息,對體檢方面的常識了解的并不是太多,導致疾病有機可乘。那么,女性體檢時都有哪些需要檢查的項目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女性體檢小常識。
女性常見的三大疾病就是宮頸糜爛、子宮肌瘤、骨密度檢查,這三種疾病都是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當女性出現這三種疾病時應第一時間進行檢查。我們要秉承“有病治病,沒病防病”的觀念,正確進行健康體檢。
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是體檢報告中常提到的詞匯,根據“糜爛”面的大小分為“輕、中、重”度,體檢報告上常縮寫為“輕糜、中糜和重糜”。由于受到一些不正規的醫療機構以及部分媒體的影響,許多女性在得知自己有宮頸糜爛后過于緊張,急于治療,給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我們平常所說的“宮頸糜爛”絕大多數是假性糜爛,是由于在雌激素作用下的一種生理性改變,真正的宮頸糜爛在臨床上是很少見的。雖然一個已婚女性所表現出的宮頸糜爛大多數是生理性改變,但由于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有時也可出現“宮頸糜爛”樣的表現。因此,當體檢報告上提示“宮頸糜爛”時應當注意宮頸刮片或TCT檢查結果。
傳統巴氏刮片結果可能提示巴氏Ⅰ級、Ⅱ級……Ⅴ級,TCT結果則相對較為復雜,有較多專業術語。體檢報告若巴氏刮片結果在巴氏Ⅱ級以上,TCT結果出現“不典型細胞”或ASC-US、ASC-H、AGC、LSIL、HSIL等英文縮寫詞時,就應該到正規醫療機構作進一步的檢查。
對于巴氏Ⅱ級或ASC-US,可考慮先予抗炎治療,3至6個月后復查TCT,也可直接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
巴氏刮片結果大于巴氏Ⅱ級或TCT結果高于ASC-US,應考慮直接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若有條件,可考慮同時行人乳頭瘤病毒(HPV)基因檢測。
疾病提示
大多數宮頸糜爛是生理性改變,在除外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后,原則上“輕、中、重”度宮頸糜爛都無需其他治療,除非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陰道分泌物過多、有明顯異味等。治療的方法可首先考慮藥物治療,可采用愛寶療栓、保婦康栓等外用栓劑,對于中、重度宮頸糜爛藥物治療療效欠佳或因宮頸糜爛導致不孕的患者也可考慮采用冷凍、激光等物理治療。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病,有報道說30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只有極少部分可能出現惡性改變,成為子宮肉瘤。大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癥狀,相當一部分患者是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子宮肌瘤的。對于無明顯癥狀的患者,若肌瘤較小,可3至6個月復查一次,若肌瘤增大或出現癥狀可考慮進一步治療。一般來說若單個肌瘤結節直徑大于5cm或子宮增大超過懷孕10周子宮的大小時應考慮手術治療,若因子宮肌瘤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或子宮肌瘤短時間內增大明顯也應考慮手術治
疾病提示
所有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都應該由正規醫療機構做出,所以當我們發現體檢報告提示“子宮肌瘤”時,應當記住按期到醫院復查,以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
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也是體檢報告中常提示的內容,因為“卵巢囊腫”就醫的人不在少數。實際上,體檢報告中的卵巢囊腫只是一個統稱,包括生理性囊腫、卵巢腫瘤、巧克力囊腫等多種可能性,并不能一概而論。
婦科檢查若發現附件區有腫物,應結合B超進一步判斷腫物大小和性質。一般來說,對于育齡婦女,若B超提示腫物為“純囊性”,且直徑小于5cm,可考慮暫保守治療,3至6個月復查一次,酌情進一步處理;若B超提示腫物為“囊實性”、“實性”或腫物直徑大于5cm,則應考慮手術治療。而對于絕經期婦女,只要在附件區發現腫物,就應密切觀察,必要時考慮手術治療,以除外卵巢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