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一旦疼痛感染開始擴散
現狀實錄:拿到婦檢報告的胡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怎么會有中度宮頸糜爛呢,為什么平時就感覺不到一點疼痛,是否醫生檢查結果有誤?在她的心目中,糜爛就意味著疼痛和流血,既然自己感覺不到任何癥狀,那還是不用去管好了。
報告解讀:其實和胡女士有共同想法的人還真不少,大家有必要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常識。其實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主要類型,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多見于育齡期婦女,和性生活有一定關系,在分娩、流產或陰道手術后,病原體侵入宮頸引起炎癥,由于宮頸管內膜柱狀上皮薄,抵抗力差,加之皺壁多,病原體潛伏其中,感染不宜徹底清除而引起慢性炎癥。輕度患者一般可以不進行治療,但應注意生殖衛生,并密切觀察隨訪。中重度患者需要進行治療。一般可采取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沒有效果的話還需要實行手術。
宮頸糜爛原本的常見發病群體在35歲到50歲的女性中,現在已經出現低齡化現象,年輕女性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宮頸的神經支配屬于內臟神經系統,所以患者對疼痛不敏感,因此宮頸表面糜爛即使非常嚴重也不會引起病人劇烈的癥狀,這極易掩蓋病情并使患者放松警惕。如果病人一旦出現疼痛癥狀,說明感染已經擴散。而重度的宮頸糜爛則已被醫學界明確地認為是“癌前病變”。
專家提醒:從臨床看,宮頸糜爛的“第一殺手”更直接誘因是男性。男性對生殖系統不徹底清洗,容易將細菌帶入女性體內,進而侵害女性,“正常女性20%到30%左右,其肌體內都存在著衣原體,但不會構成感染,而一旦男性將細菌帶入,則很容易引起女性的發病”。所以,女性朋友為了自己的健康和性福,請監督自己的性伴清洗生殖器,或者戴上避孕套。
小葉增生:無癥狀可以不用藥
現狀實錄:25歲的青青一看到自己婦檢報告上的“小葉增生”,頓時感到天旋地轉。聯想到當年姨媽因患乳腺癌去世,在此之前就是小葉增生,她感覺自己距離乳腺癌不遠了。于是她到藥房購買藥物、到中藥店去配制中藥,甚至買醫療器械說能有效預防癌癥。折騰了不少時間,鈔票也用去了許多,等到半年后再去復檢時,她的小葉增生依舊存在。咨詢了專家以后,她才突然醒悟,這個癥狀根本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嚴重。
報告解讀:乳腺檢查后發現自己有小葉增生的女性大可不必驚慌,這種癥狀絕大多數現代女性都有。月經后約2周多數女性會出現乳房脹,有的人可有痛感,可觸到米粒至豆粒大小的結節,隨著月經的到來,脹、痛、結節消失。這一過程是月經周期中乳房的正常生理過程,每一位女性一生中都將體驗400多次。所謂小葉增生,只是小部分女性的乳房小葉增長得稍為過度些。目前有專家認為體檢中不應把出現上述月經周期中現象的婦女都戴上小葉增生的帽子。
乳腺小葉增生病是婦女多發病之一,其病因與內分泌功能紊亂,特別是卵巢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對此病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一般對于無癥狀者可以不用藥,乳房脹痛明顯者,可以向專業醫生咨詢。由于患此病的病人發生乳癌的機會較正常的婦女高出3~4倍,因此癥狀明顯的婦女要學會自查自檢,每隔3個月好由醫務人員復查一次,如質地有改變或腫塊迅速增大,則應作病理活檢,以決定手術與否。一般情況下小葉增生不會癌變,囊性增生有4%的癌變率。
專家提醒:患了此病后,首先應注意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環境行為因素,如調整生活節奏,改善心里狀態,保持心情愉快;平時養成低脂飲食習慣,忌食辛辣食物等;還要防止乳房外傷。也有資料表明,初產時年齡超過30歲、從未生育、產后不哺乳、流產次數多、性生活過少等女性,乳腺增生的發病率較高。由此可見,乳腺小葉增生與性活動之間的關系還是十分密切的。
婦科檢查注意事項
1、婦科檢查前幾天,要注意飲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飲酒,不要吃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
2、婦科檢查當日不吃早餐,空腹進行抽血及腹部B超檢查等體檢項目。體檢中心安排體檢早餐。
3、婦科檢查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以免影響體檢結果,好能洗個澡。
4、進行女性婦科B超、男性前列腺B超時,需要憋尿。
5、婦科檢查當日早晨應禁食、禁水。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女性體檢方面的知識,小編希望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能夠在團體體檢后再為自己開個小灶,根據自己自身情況來選擇一些重點項目進行檢查,這樣才能將疾病扼殺在搖籃時期,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