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從表面是看不出來的,需要定期的進行身體檢查才能準確的知道。那么,我們需要經過哪些項目的測試才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呢?檢查時我們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就讓小編告訴你們一些體檢小知識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并不能完全的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定期的去醫院做一些身體檢查才能發現自身狀況。那么,有哪些健康指標來看你的身體狀況呢?
1、體溫
正常體溫為36至37度,高于此為發熱,低于此稱為"低體溫"。后者常見于高齡體弱老人及長期營養不良患者,也可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癥、休克疾病患者。
2、脈搏
成人脈搏每分鐘60-100次,如發現過速、過緩、間歇強弱不定、快慢不等均為心臟不健康的表現。老年人心率一般較慢,但只要不低于每分鐘55次就屬正常范圍。如平時心率較慢,某時突然快至80-90次以上,可能有潛在疾病,應予以關注。
3、呼吸
健康人呼吸平穩、規律,每分鐘15次左右,如發現呼吸的深度、頻率、節律異常、呼吸費力、有胸悶、憋氣感受,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老年人心肺功能減退,活動后可有心悸氣短的表現,休息后很快就能恢復就不應認為是疾病的表現。
4、血壓
成年人血壓不超過140/80mmHg。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血壓也相應上升,但收縮壓超過160mmHg時,不論有無癥狀均應服藥。單純舒張壓過高,其原因很多,不宜私自服藥,應到醫院就診。
5、體重
長期穩定的體重是健康的指標之一。短時間內的消瘦見于糖尿病、甲亢、癌癥、胃、腸、肝疾患。更年期女性該胖不胖也往往算病。體重短期內增加很多可能與高血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癥、附中疾患有關。
6、飲食
成年人每日食量不超過500克,老年人不超過350克。如出現多食多飲應考慮糖尿病、甲亢等病的存在。每日食量不足250克,食欲喪失達半個月以上,應檢查是否有潛在的炎癥、癌癥。
7、排便
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為黃色成形軟便。老年人尤其高齡,少吃、少動者可2-3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順利。大便不干,就不是便秘。大便顏色、性狀、次數異常可反映結腸病變。
8、排尿
成年人每日排尿1-2升左右,每隔2-4小時排尿一次,夜間排尿間隔不定。正常尿為淡黃色,透明狀,少許泡沫。如尿色、尿量異常、排尿過頻、排尿困難或疼痛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
① 一般形態:主要檢查身高、體重、胸圍差、腹圍臀圍等,對照《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準》,評估營養、形態發育等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