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與MRI診斷
CT與MRI均適于診斷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對于顯示病變向器官鄰近脂肪組織的侵犯,對于顯示前列腺內在組織結構,顯示中央區和周圍區以及移行區,MRI優于CT。
CT檢查膀胱,需適當脹滿,以區分膀胱壁與內腔。多飲水、生理鹽水、不排尿以充脹膀胱,方法簡便,但不夠準確。經尿道插管注入低濃度碘造劑、空氣或CO2氣充脹膀胱易顯示病變。
常規用橫斷面掃描,由恥骨聯合向上到骨盆上緣,層厚1cm。膀胱頂部或底部腫瘤或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好用冠狀重建。增強掃描可使輸尿管顯影,有助于鑒別增大的淋巴結,但掃描膀胱要在膀胱充盈造影劑的早期,因為過晚,膀胱內造影劑過濃,易發生偽影。
MRI除橫斷面外,需如作矢面或(和)冠狀面掃描,尤其是膀胱三角區病變。多回波掃描有助于判斷病變組織特點及向鄰近浸潤。
膀胱居盆腔前部,大小形狀因盈程度和層面高低而不同。CT上膀胱呈軟組織密度,厚度均勻。閉孔平面可見前列腺,呈類圓形,為均一的軟組織密度。中心小圓形低密度區為尿道。前列腺后方有肛門外括約肌,為軟組織密度。與前列腺界限不清,再上層面可見直腸,與前列腺分界清楚。膀胱底背側,與前列腺相連之精囊,呈兩側對稱外突的突出物。精囊與膀胱后壁的間隙為精囊角。
正常前列腺在T1WI上呈較低信號,比較均勻,T2WI上可顯示中央區、移行和周圍區。中央區信號稍低,周圍區因腺體含水量較大,信號較強,移行區很細窄,信號低。
很多人不知道前列腺具體觀察哪些內容。迷迷糊糊做完體檢之后不知道自己都進行了哪些檢查。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強烈的介紹一下前列腺檢查到底查了什么!
1、前列腺大小檢查:經腹壁檢查法,橫切時測量前列腺橫徑、垂直徑或前后斜徑;縱切時測量前后徑。經直腸及經尿道檢查法的橫切圖像可測量橫徑、前后徑,探頭自內向外移動或自外向內插入過程中,前列腺圖像從出現到消失時探頭移動的距離即為前列腺的上下徑(垂直徑)。
觀察前列腺的形態、輪廓規整性,內部回聲形態及強度和分布情況,內部有無回聲團,回聲團大小、形態、強度,有無聲影,以及前列腺內及包塊內的血流情況。
2、前列腺肥大與前列腺癌: 前列腺的大小同年齡有關,但一般其直徑不超過5cm。前列腺肥大可見前列腺向膀胱底突入。邊緣光滑,密度均勻,一般是兩側對稱,便可一側肥大明顯。冠狀面顯示更為清楚。
前列腺癌在包膜內生長時,CT難于確診,只有當侵破包膜向周圍脂肪組織中浸潤時才可能診斷。表現為前列腺輪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腸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潤,精囊角消失。CT還可發現淋巴結轉移和盆骨轉移。CT對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幫助。
MRI上,因前列腺增生主要發生于中央區,故T2WI上顯示中區央增大。而前列腺癌多發生于周圍區,致使周圍區在T2WI上信號有局限低或稍低信號的結節影。因此MRI比CT更具診斷價值。但前列腺癌的MRI表現不典型時,診斷仍較困難。
醫生會通過按摩的方式給患者進行一些前列腺檢查,那么,在這個檢查過沉重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為避免因在檢查過程錯誤使檢查結果錯誤,小編總結了一下幾項需要注意的地方。
1.前列腺按摩指征要明確,一般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癥,如懷疑結核、膿腫或腫瘤則禁忌按摩。
2.按摩時用力要均勻適當,太輕時不能使前列腺液驅出,太重則會引起疼痛。
3.按摩時要按一定方向進行,不應往返按摩。不合理的手法往往會使檢查失敗。
4.一次按摩失敗或檢查陰性,如有臨床指征,需隔3—5天再重復進行。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前列腺檢查方面的知識,希望男性朋友看完之后能夠多多了解前列腺。即使自己的工作壓力再大,應酬再多,也要抽出一點時間進行檢查,因為這關系著男性的身體健康。定期體檢才能預防前列腺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