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氣體分布不均的肺功能測定為氮清洗率和Ⅲ相斜率。正常人經過7分鐘純氧的沖洗后肺泡氮濃度低于2.5%。Ⅲ相斜率是殘氣位吸入純氧達肺總量后,呼出750ml和1250ml時氣體所增加的平均氮濃度不超過1.5%。小氣道功能損害、長期吸煙者或肺氣腫患者可致氣體分布不均。
若肺通氣正常、肺毛細血管血流量減少或阻塞,使肺泡死腔量增多,通氣/血流比值增大;若肺細支氣管阻塞,局部血流不能充分氧合,形成生理分流,通氣/血流比值減小。反映通氣/血流比值的肺功能檢查有生理死腔測定、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測定、生理分流測定。生理死腔增加可見于紅色氣喘型肺氣腫或肺栓塞等疾病。生理分流量增多見于紫紺臃腫型肺氣腫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等疾患。
小氣道通氣功能吸氣狀態下內徑≦2mm的細支氣管稱為小氣道,小氣道阻力在氣道總阻力中僅占20%。用反映大氣道阻力的常規肺功能測定是難以檢出的。小氣道阻力在低肺容量位已可測得;小氣道病變早期是可逆的。常用的小氣道功能的檢查方法有2種:
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MEFR)是觀察由肺總量位呼氣至殘氣容積期間每一瞬間的呼氣流量。小氣道功能受損,呼出肺活量的50%以上的流量受到影響,當呼出肺活量的75%時尤為明顯。
閉合容積(CV)測定由肺總量位勻速呼氣時,當達到接近殘氣位、肺底部小氣道開始閉合時所能繼續呼出的氣量。閉合容積/肺活量%增高表示肺底部小氣道提早閉合??捎尚獾啦∽兓蚍蔚膹椥曰乜s力下降而引起。
小氣道功能損害常見于受大氣污染、長期大量吸煙者,長期接觸揮發性化學物質者,早期塵肺、細支氣管病毒感染、哮喘緩解期、早期肺氣腫﹑肺間質纖維化等患者。
呼吸力學
從力學的觀點對呼吸運動進行分析。
順應性 單位壓力改變時所引起單位容量的改變、是一切具有彈性的物體的共同屬性。呼吸系統順應性根據其組成部分可分為總順應性、胸壁順應性和肺順應性??傢槕韵捣闻菖c大氣壓力差所引起肺容量的改變;胸壁順應性系胸腔與大氣壓力差所引起肺容量的改變;肺順應性系肺泡與胸腔壓力差所引起的肺容量的改變。肺順應性又可分為靜態順應性與動態順應性兩種。在呼吸周期中,氣流暫時阻斷時測得的肺順應性為靜態肺順應性,在呼吸周期中,氣流未阻斷時測得的肺順應性為動態肺順應性。前者反映肺組織的彈力,而后者還受氣道阻力的影響。肺順應性減低主要見于肺纖維化、肺水腫、肺不張和肺炎等使肺擴張受限的肺部疾患。肺氣腫時,由于肺泡壁彈力纖維的喪失,肺彈性減低,因而肺容量擴張至一定程度所需壓力改變較正常肺為低,因此肺順應性增高。
肺順應性測定的另一臨床應用,系測定呼吸頻率增快時(一般為30次/分和60次/分或更快)的動態肺順應性,該測定可作為小氣道功能障礙的一項指針。由于病變的小氣道的阻塞,當呼吸頻率增快時,該肺順應性減低。這種順應性的改變受呼吸頻率的影響,稱頻率依賴順應性。
氣道阻力 單位流速所需要的壓力差。一般以每秒鐘內通氣量為1升時的壓力差(單位為厘米柱)表示。氣道阻力增加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腫癌、瘢痕組織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通氣障礙。肺氣腫時﹐由于肺彈性對支氣管環狀牽拽力的減弱,使支氣管于呼氣時易于陷閉,而引起氣道阻力增加。
呼吸功 空氣進出呼吸道時,為克服肺、胸壁和腹腔內臟器的阻力而消耗的能量。肺和胸壁的阻力包括彈性和非彈性阻力。在平靜呼吸時,呼吸肌收縮所作的功基本用于吸氣時,而呼氣時肺彈性回縮力足以克服呼氣時空氣與組織的非彈性阻力。在平靜呼吸時,正常人體總的氧耗量為200~300ml/min,而呼吸器官氧耗量約占總氧耗量5%以下。每分鐘通氣量增加時,呼吸器官氧耗量占總氧耗量的百分數也隨之增加。
彌散功能 肺的主要功能是氣體交換,即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肺內氣體交換的部位在肺泡,并遵照彌散原則,即氣體分子由高分壓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血氣屏障)彌散至低分壓,一直達到氣體在膜兩側壓力平衡為止。分壓是指在混合氣體中,某一氣體的壓力占氣體總壓力的百分比。肺泡氣中氧分壓較肺泡膜毛細血管中血氧分壓為高,故氧自肺泡彌散通過肺泡膜至毛細血管中,并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血二氧化碳分壓較肺泡內氣體高,故二氧化碳自血中彌散至肺泡。由于二氧化碳彌散能力比氧大20倍,所以一旦出現彌散障礙,主要是氧彌散的障礙,嚴重時可出現缺氧。彌散功能減低主要見于肺間質疾患,如彌漫型肺間質纖維化,其它如肺氣腫時,由于肺泡壁的破壞,彌散面積減少,或貧血時血紅蛋白減低,都能使肺彌散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