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瓶子反復使用的危害有哪些?不少人喜歡買飲料或者瓶裝的飲用水喝,更加方便。喝完水后,留下來的飲料瓶就成了人們收納糧食、油、醬油的容器。不少人也表示,這樣的飲料瓶更省錢,而且還能防潮、防蟲。但從健康的角度看,過分節省的塑料品收納法,也可能帶有安全隱患。
在生活中,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看上去一樣的塑料制品,也可能材質是不同的。為了區分這些不同的材質,就產生了全球通用的“塑料回收標志”。這些標志會放在塑料材質的容器底部,用于區分。
之所以說不要再用塑料瓶裝糧食或者醬油等,是因為其中有一些塑料瓶的安全性是比較差的。如果重復使用,很可能給健康帶來安全隱患。
有人說了,這些瓶子底部帶箭頭的三角型標志,不就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意思嗎?那我洗干凈了拿來裝東西怎么就不行了?三角循環標志,確實指的是可以回收利用,但這并不代表著塑料瓶可以重復使用。
下面就針對幾種常見的塑料瓶標志,教教大家應該如何利用?
三角循環標志本身其實大多表明可以循環利用。但如果里面出現了不同的數字,或者在標志的下方出現了字母,代表的含義就不同了。主要可以分為7種。
塑料瓶上不同的數字,分別代表的什么含義?
數字“1”—PET或PETE
——喝完就該扔掉,不建議循環使用
這種塑料瓶的材質多半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不能接觸高溫,就算是普通的加熱,也會導致變形。溶解出有害物質,對健康有威脅。
在喝完的礦泉水瓶、汽水瓶子以及飲料瓶等外包裝中,大多都是這種材質。重復使用超過10個月后,就可能自行釋放出致癌物。不適合作為隨身攜帶的水杯或者儲物工具。
數字“2”—HDPE
——不宜盛水,但可以在小心清洗后,重復使用
材質為高密度聚乙烯,洗發水、護發素等清潔用品或者沐浴用品的塑料瓶或者超市里面的塑料袋大多都是這種材質。雖然能夠承受110℃的高溫,但也可能在長期使用后產生有害物質。
如果在包裝的表面有可以“用于食物”的字眼,就可以用來裝食物。但一般買來的洗發水、護發素瓶子,大家也不愿意再裝食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