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是很多家庭都有的電器,加熱食物非常方便,那么微波爐是怎么工作的?其實有些食物是不建議放在微波爐中加熱的,有可能引發安全問題,或者導致食物被污染,哪些食物不建議在微波爐中加熱呢?
微波爐是怎么工作的
其實微波爐的加熱原理非常簡單,主要利用內部的磁控管,將電能轉化成為微波,食物中的水分、脂肪等多種營養物質,吸收了這些微波之后,其中的大分子會快速震動,從而將食物的溫度提高。
需要知曉的是,部分病原體吸收微波之后,會迅速破裂,所以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還具有殺菌的作用。
1、帶殼或者帶有薄膜的食物
微波爐在加熱時,是從內向外加熱的,所以內部會產生很高的熱量,而帶殼或者帶有薄膜的食物,因為熱氣無法及時散出去,就會導致爆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雞蛋、包裝完整的牛奶、帶有腸衣的香腸等食物,都不建議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
2、水分含量很低、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很多人在加熱紅燒肉時,會聽到噼里啪啦的聲音,這是因為微波爐加熱主要依靠水分子的高頻振動,如果水分含量比較少,而油脂含量很高,則會在加熱的過程中因為能量過高而被燒焦,產生苯并芘、雜環胺等有害物質,不僅會影響食物的口感,經常食用這樣的食物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生一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