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熱分解法
是將磁性材料的原料溶入有機溶劑,然后加熱分解出游離金屬,再在溶液中加入分散劑后分離,溶入載體就得到磁流體。
(4)蒸著法
是在真空條件下把高純度的磁性材料加熱蒸發,蒸發出來的微粒遇到由分散劑和載體組成的地下液膜后凝固,當下地液膜和磁性微粒運動到下地液中,混合均勻就得到磁流體。這種方法得到的磁流體微粒很細,一般在2-10nm的粒子居多。
(5)放電法
其原理與電火花加工相仿,是在裝滿工作液(經常與載體相同)的容器中將磁性材料粗大顆粒放在2個電極之間,然后加上脈沖電壓進行電火花放電腐蝕,在工作液中凝固成微小顆粒,把大顆粒濾去后加分散劑即可得到磁流體。
實際應用
磁流體力學主要應用于三個方面:天體物理、受控熱核反應和工業。
宇宙中恒星和星際氣體都是等離子體,而且有磁場,故磁流體力學首先在天體物理、太陽物理和地球物理中得到發展和應用。當前,關于太陽的研究課題有:太陽磁場的性質和起源,磁場對日冕、黑子、耀斑的影響。此外還有:星際空間無作用力場存在的可能性,太陽風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弓形激波,新星、超新星的爆發,地球磁場的起源,等等。
磁流體力學在受控核反應方面的應用,有可能使人類從海水中的氘獲取巨大能源。對氘、氚混合氣來說,要求溫度達到5000萬到1億度,并對粒子密度和約束時間有較高的要求。而使用環形磁約束裝置在受控熱核反應的研究中顯出較好的適用性和優越性。
磁流體力學除了與開發和利用核聚變能有關外,還與磁流體發電密切聯系。磁流體發電的原理是用等離子體取代發電機轉子,省去轉動部件,這樣可以把普通火力發電站或核電站的效率提高15~20%,甚至更高,既可節省能源,又能減輕污染。
飛行器再入大氣層時,激波、空氣對飛行器的摩擦,使飛行器的表面空氣受熱而電離成為等離子體,因此利用磁場可以控制對飛行器的傳熱和阻力。但由于磁場裝置過重,這種設想尚未能實現。
此外,電磁流量計、電磁制動、電磁軸承理論、電磁激波管等也是磁流體力學在工業應用上所取得的成就。
結語:磁流體的運用有很多,它在天體物理、受控熱核反應和工業斗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平時給自己的寶寶選購玩具時,盡量避免這一類的玩具,因為寶寶還很小,不懂事,對于新鮮的東西總是想要嘗一嘗,如果誤吞了磁流體,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