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就采用異辛醇做原料來生產。這種說法也得到了桐鄉市化工有限公司營銷部業務經理徐曉峰的認可。他表示,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個行業都在用異辛醇生產保鮮膜增塑劑。
至此,15個品牌的PVC保鮮膜所含國家禁用塑化劑 DEHA的來源終于水落石出。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和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PVC保鮮膜允許使用的塑化劑主要是DOA,DOA的原料則是正辛醇。
而生產DOA的上游化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異辛醇,生產出的其實是國家禁用的DEHA。
上游化工企業再將DEHA以DOA的名義賣給保鮮膜生產企業,終生產出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危害的保鮮膜。
國標缺位
早在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就專門發文禁用DEHA。2011年,有機構檢測發現5家企業的PVC保鮮膜含有DEHA,隨后,媒體曝光,執法部門查處。
然而到了2013年,曾經出事的這5家PVC保鮮膜企業的產品在檢測中仍然被發現含有DEHA。
在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看來,這是一些保鮮膜生產企業在明知故犯,雖然知道增塑劑里面含有DEHA,但與上游化工企業達成默契,仍以DOA為名購買這種價格便宜的增塑劑。
而企業明知故犯的背后則是標準的缺失。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包裝材料,PVC保鮮膜竟然一直沒有國家標準。
沒有國家標準的大好處就是,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標準,從而避開針對國家禁用塑化劑的檢測以及國家標準可能會對使用范圍所做的限制。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介紹說,有關機構2009年曾經起草了一份自粘性保鮮膜的標準,涵蓋了PE、PVC等保鮮膜類型。
原本應在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這個保鮮膜國家標準,因為多種原因兩次推遲執行,時至今日,仍然沉睡在資料柜里。
食品保鮮膜按照材質分為聚乙烯(也被稱為PE保鮮膜)、聚氯乙烯(也被稱為PVC保鮮膜)等幾類。
其中,PE保鮮膜主要是在各類超市銷售,而PVC保鮮膜則主要是在超市的生鮮、散裝食品區做食品包裝,此外各類賓館飯店等集團客戶采購使用較多。
在各類保鮮膜中,PVC由于價格便宜,所占市場份額也大,約六到七成。
中國包裝聯合會培訓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楊偉民告訴記者,由于生產工藝需要,PVC保鮮膜在制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增塑劑,也就是常說的塑化劑。
增塑劑不溶于涼水,但在攝氏60度以上,或是在油脂中就會溶析出來。
記者隨機調查了北京的十家大中型商超后發現,半數超市都存在使用PVC保鮮膜直接包裹生肉和熟食的情況,營業員們大多認為只要不包裹熱的熟食就可以使用PVC保鮮膜。
總結:經過上述的講解,現在小編相信大家對保鮮膜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保鮮膜的功效,如果您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保鮮膜,可要注意減少保鮮膜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如果您還想了解一些保鮮膜的相關內容,可以繼續閱讀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