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營養科學理論、中醫食養理論和相關慢性病科學研究文獻證據,在專家組共同討論、建立共識的基礎上,對成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的日常食養提出7條原則和建議。
一、食物多樣,限制嘌呤
無論高尿酸血癥還是痛風人群,均應在食物多樣、均衡營養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膳食調整。每天保證谷薯類、蔬菜和水果、畜禽魚蛋奶、大豆和堅果的攝入,食物品種每天應不少于12種,每周不少于25種。合理調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
食物中的嘌呤可經過人體代謝生成尿酸。過高的嘌呤攝入增加尿酸產生,易引起高尿酸血癥。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有助于控制血尿酸的水平及減少痛風的發生。不同食材嘌呤含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要科學選擇食材,以低嘌呤膳食為主,嚴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
動物內臟如肝、腎、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類,應盡量避免選擇。雞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較低,可安心食用。雖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魚類,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體利用率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適量食用。宜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30%,膳食纖維攝入量達到25~30g。另外,每個個體對食物的反應程度不同,有痛風發作病史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則基礎上,要盡量避免食用既往誘發痛風發作的食物。
二、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維生素、植物化學物等營養成分可促進腎臟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新鮮蔬菜(如菊苣、鮮百合)、水果(如富含維生素C的櫻桃、草莓等)、植物性飲料(如無糖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通常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如生物堿類、酚酸、黃酮類、芪類及苷類等,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癥,降低痛風發作風險。
建議每天多食新鮮蔬菜,推薦每天攝入不少于500g,深色蔬菜(如紫甘藍、胡蘿卜)應當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可以促進尿酸排泄,鼓勵每天攝入300mL以上或相當量的奶及奶制品。
果糖可誘發代謝異常,并引起胰島素抵抗,具有潛在誘發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應限制果糖含量較高的食品,如含糖飲料、鮮榨果汁、果葡糖漿、果脯蜜餞等。盡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維生素C、黃酮、多酚、鉀、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可改變果糖對尿酸的影響作用,因此水果的攝入量與痛風無顯著相關性。建議每天水果攝入量200~3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