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得什么病,醫生總會囑咐飲食要清淡一點。人到中老年,一樣會被要求清淡飲食,到底什么才是清淡飲食,清淡飲食就是不吃鹽、不吃肉嗎?下面就來為大家解答下清淡飲食到底是指什么這個問題。
人在生病時,保持清淡飲食是有必要的。所謂的“清淡飲食”,是和油膩、味道重、刺激性飲食相對的,辛辣、油膩食物,屬于很多病的發物,生病后如果不忌嘴,身體恢復困難,體內的營養也不均衡。清淡飲食的初衷,一是為了盡可能保持食物中的養分,二是為了避免加重病情。
清淡飲食就是不吃鹽、不吃肉嗎?
清淡飲食不等于不吃鹽,而是要少吃鹽。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天平均的食鹽攝入量,已經超過了10克,超過了世衛組織標準的數倍。過量吃鹽,將會導致體內的鈣、鉀等礦物質流失,使得營養變得不均衡,還會刺激到血壓,使得血壓波動厲害。
少吃鹽是清淡飲食的標準之一,根據膳食養生指南建議,每天吃六克食鹽,能夠維持體內的鉀鈉平衡,可穩定血壓。如果每天拒絕吃鹽,人體將會大量缺鈉,一樣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清淡飲食不等于不吃肉,而是要選擇性吃肉。肉類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高,每天攝入肉類過多,增加肥胖和一些慢性疾患的風險。但肉類也有其他食材不具備的養分,比如含鐵量高、蛋白質優質、維生素B2豐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