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煲湯是養生佳品嗎?“中式煲湯”在大眾心中歷來是養生佳品,感到身體虛弱時,家人總會給自己煲湯補一補,而且許多人生病住院都會熬湯來補充營養。不過近年來也有一種說法很火,就是湯并沒有營養,甚至是一種“垃圾食品”,并且相信這一言論的人還不在少數,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看。
為什么說湯并沒有營養,甚至是垃圾食品?
絕大多數的人對魚湯、骨湯、海鮮湯的誤區有以下幾點
誤區一:認為湯中含有大量的鈣
根據我國《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可以發現:1000毫升的骨頭湯所含的鈣只有2毫克,這對想要通過喝湯來補充身體的人而言,遠遠不足,甚至還沒有一瓶牛奶的含鈣量高,一盒牛奶的鈣等于50碗的骨湯,聽到這你是不是很震驚,感覺自己多年喝的湯都白費了?雖說骨湯的鈣含量確實少得可伶,但是骨湯中也有少量的鈣、磷脂、微量元素以及膠原蛋白等營養成分,這些對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誤區二:認為營養都在湯里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肉中的營養已經被熬到湯里面了,但其實并不是,雖說湯中的營養微乎其微,但是肉確實是很有營養的,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即使是通過高溫熬,也不會使肉中的蛋白質都溶于湯中。
誤區三:骨湯熬得越久越有營養
很多人都熱衷于將湯熬得久,這樣骨頭以及肉中的營養才能夠充分地被高溫分解進湯里,但其實這是大的誤區,湯煮的越久反而越沒有營養,所謂長時間的高溫只會導致營養流失被溶解掉,這就導致本來湯里所含的營養就低,這一煮更少了,而且還會導致對身體的不利的有害物質從中產生,引起消化不良的現象出現。
誤區四:湯熬得越白越有營養
就像是人們認為湯熬得越久越有營養是一個道理,湯熬得再白營養也不是營養,而是脂肪。很多人看到自己熬出來的湯呈現奶白的顏色,都非常開心,認為自己熬湯技術非常好,非常的有營養,其實這些都只不過是脂肪而已,尤其是魚湯里面,相比較骨湯魚湯熬出來的脂肪量是骨湯的八倍,喝多了除了導致脂肪超標啥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