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的一個成語“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說是一個人每天吃的飽飽的,卻什么事也不關心,不去做。雖然形容的是一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卻也是今天我們健康的寫照。
每天,大多人都處于過飽,以及缺乏運動的狀態下,時間長了就開始生病。想要長壽,就得知道吃飯與疾病的聯系。
撐出來的疾病
在一項網絡隨機調查中顯示,接受調查的所有人都有吃撐了的經歷,更有甚者表示每天都會有吃撐了情況出現。
吃撐了,雖然當時感覺胃部不舒服,但是長期如此,便會發生肥胖、胃腸道疾病、疲乏、記憶減退、骨質疏松,隨著病情發展,繼續出現三高、四高、動脈硬化、血栓等等。
為了健康,要拿捏好“飽”的尺度
1.每餐,吃飯時間保持在20分鐘以上,你會發現吃飯時間延長,你的食量開始下降了。
2.把握開飯時間,好在感覺有點餓的時候就進餐,而不是非常饑餓時。
3.增加咀嚼次數,小容量餐具代替大餐具。
4.七分飽助長壽。腸道理想的狀態是,食物營均衡,并且剛好夠身體吸收。這樣消化道會將營養吸收結束后,把膳食纖維留給腸道細菌,促進腸道健康。而如果食用過多,那么便于沒有消化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糖分等,會在腸道內產毒素,滋生有害菌,影響腸道免疫力。
飽食即臥生百病
《養性延命錄·食誡篇》中說的飽食即臥生百病,意識是說,吃飽了,食物還沒有消化,那么就容易生病。容易出現食物在胃腸道類停留時間過長,產生胺類、氨、吲哚等有毒物質,不僅傷害腸胃,還傷害大腦、腎、肝等。
合理的低脂飲食更長壽
低脂飲食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古代,醫生就提出了肥甘肉厚的危害。只是,今天低脂飲食方法適用面更廣。
而且,低脂飲食,不代表沒有節制。相反,既要少吃脂肪,也要控制飲食熱量、數量。
更有研究證明,即使是高脂肪飲食,只要注意適當節制,也能改善肥胖和代謝性疾病。
營養均衡的節食
適當的節食確實對人體有益,可以減肥、促進腸道健康、提高活力。但是節食,并非不吃東西,而是的保證人體所需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水的基礎上,減少糖與油脂的攝入。
能夠合理的改善腸道環境,調理身體上的多種小毛病。
過午不食,不可取
有人將節食過分理解,遵循佛家里的“過午不食”原則。其實,過午不食反而對身體有害,如發生抵抗力下降、胃痛、胃潰瘍等。
所以,想要身體健康,長壽,相對的來說,要少吃、吃對、營養均衡,并不是吃所有好的食物,就是對身體好。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