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深色蔬菜應超一半
冬天吃火鍋其實是有很多小竅門的。比如火鍋底料可以適當放一些性平性涼的食品,如胡蘿卜、馬蹄,既能增加火鍋湯底鮮甜,又可清熱生津下火,放幾顆帶心蓮子則有助于清心瀉火、健脾滋補。
吃火鍋點菜時,建議深色蔬菜好一半以上,因為蔬菜多偏寒涼,可以清熱、去火、解毒,也可以消除油膩。含有石膏的豆腐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可減輕上火癥狀。過度吃辣會因刺激鼻咽喉和胃腸道而容易引起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胃炎、便秘或腹瀉等上火癥狀。所以不管是火鍋底料還是蘸醬,都要把握好味道的輕重厚薄;尤其是本身就有呼吸系統或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是要以清淡為宜。
如何預防“火鍋病”
1、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
火鍋溫度高、味道重,再加上牛肉、羊肉等食材偏溫,這種“燥上加燥”的吃法很容易導致上火,出現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癥狀。常吃火鍋的人往往蔬菜水果吃得少,維生素C缺乏會使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
建議:避免選擇過辣、過油的鍋底,好用清湯鍋底;一份肉至少配兩份菜,可以選白蘿卜、蓮藕、冬瓜等性涼的菜,菠菜、油麥菜、茼蒿等深色綠葉菜多偏寒涼,有助提供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能預防上火;吃火鍋時,要等食物稍微涼一涼再吃,避免灼傷食道。
2、消化不良、腹瀉等腸胃不適
麻辣刺激、冷熱交替、食材不熟、脂肪過量、吃得太撐等易導致腸胃病。如果吃火鍋時喝大量冰啤酒和白酒,酒精會破壞胃表面的黏液保護層,并讓胃壁蛋白質受損,產生一種類似“燙傷”的效果,加重腸胃不適。
建議:在開始涮鍋時就放點土豆片、山藥片、紅薯片等,盡早吃點淀粉類食物,有利于保護腸胃;如果湯內有大量浮油,應先去掉大部分浮油再放蔬菜;吃火鍋時不吃任何冷飲和冷食,避免喝酒;涮菜時間要到位,特別是肉類、海鮮,一定要煮熟后再吃,避免寄生蟲感染;吃七八成飽就停下來,寧可剩下也不能傷自己的胃。
冬天火鍋好吃,但也要注意健康的吃法哦。另外,點菜時要適量,太多吃撐了也不好呢。
吃火鍋要做到科學搭配,生熟有序。羊肉性溫熱,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涮羊肉時好搭配些蔬菜,不僅能消除油膩,還能補充人體維生素的不足。肉類要煮熟,不要只貪圖吃鮮嫩,尤其是生肉、生魚切忌往鍋里一燙就立馬撈出來吃。在吃之前建議先吃一點淀粉類的食物,比如土豆、紅薯等,既能控制自己的食量,還可以保護腸胃。
“養生鍋底一直是冬季火鍋店的熱門招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養生鍋底。”比如患有高血壓病、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潰瘍病、皮膚病、痔瘡、肛裂、經常流鼻血、牙齦出血者好忌食含有溫熱類滋補中藥的鍋底。而且不建議小朋友吃過多滋補類中藥火鍋,吃太多容易引起上火。
吃火鍋要注意四“忌”。提醒市民,忌吃的時間太長,否則會使胃、膽、胰等消化系統液不停地工作,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忌燒煮時間過長,火鍋燒煮超過一個小時,湯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忌喝冷飲,冷飲對腸胃都會有一定刺激,若加上滾燙的火鍋,更會加重對腸胃的刺激;忌吃得太辣,太辣、太麻的食物,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粘膜而使其發生充血和水腫,誘發一些其他的疾病。
結語:冬季是一年中寒冷的季節,大家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冬季健康吃火鍋的常識,大家都要牢牢記住哦!火鍋是冬季美食,平時多了解這些常識也是很有幫助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