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少了沒味,放多了傷身體
鹽到底要怎么吃?
《中國膳食指南(2016)》中每人每日食鹽不超過6克的推薦攝入量標準計算,有58.2%的居民食鹽量偏高,即便是口味清淡的廣州人也不知不覺超標。
但是吃不下去食物也不行,怎么辦呢?這里提供3個辦法,4個技巧:
1.限量供應
假如您是一個三口之家,每天食鹽量應該是18克,考慮到其他調味品中含有的“隱形鹽”,每天的食用的鹽量應該小于18克。您可以取兩個半啤酒瓶蓋的鹽放在容器里待用,用光為止~
2.每天0.5克減少,味覺感受不到
研究證明減少食物中鈉含量的10%,在味覺上變化不明顯,每次減鹽量控制在0.5克左右,堅持3~4周時間,適應這個量之后再減0.5克,這樣循序漸進就可以把很高的食鹽攝入量降下來。
3.先苦后甜,一次到位
吃三天沒有鹽的粥飯,然后從第四天開始按照科學的方法,每天6克鹽吃飯,就可以一下子覺得鹽味足了。
1、出鍋前再放鹽
做菜時,在菜炒熟了準備出鍋時,才放入適量的鹽調味。
2、控制每道菜的鹽分
控制每道菜所含的鹽分,例如青菜類的不放鹽,而主要在肉類里加鹽。
3、多醋少糖
食品中的味道有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少量的鹽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卻會減輕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卻可以強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覺不到咸味太淡。
4、用食品替代食鹽
建議大家用蝦皮磨成粉代替食鹽,蝦皮是天然食物,更加綠色,而且對身體也更好,因為蝦皮還有很多食鹽不具有的功能。
除了鹽和醬油,很多調味品和配料都含鹽分,如雞精、豆瓣醬、豆豉、海鮮汁等,要注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