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常聽到脾虛、脾濕以及脾胃虛寒等說法,而自古中醫便提倡一年四季要補脾,那么該如何補脾胃呢?以及健脾胃該吃什么呢?下面小編將和大家一同來了解一些可以健脾胃的食物,以及脾胃虛弱有哪些表現。
脾胃虛弱的表現
1.食欲受到影響
當脾氣虛時,除了容易食欲下降之外,還容易發生腹脹,尤其在飯后加重。
2.容易發生腹瀉
脾氣虛或脾濕,常常會有腹瀉、腹痛、畏寒等現象,甚至小便多。
3.臉色白或浮腫
脾虛人的常常臉部浮腫,有眼袋,臉色也蒼白。
4.女性容易月靜多
中醫認為脾主統血,脾虛則不統血,容易出現慢性出血的現象,對于女性來說會出現月經多、便血、皮下出血等現象。
5.沒有活力
脾虛人群早晨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等現象,平時則容易發生懶言少語、身體乏力和沒有精神的狀態。
另外,脾胃還對食物消化、吸收起到作用,所以當脾胃虛弱時,食物營養也不會得到很好的吸收利用。當時脾胃虛弱的出現并不是偶然,一些人群會因為不同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而發生脾胃虛弱。
哪些人容易脾胃虛弱?
1.愛吃生冷食物又飲食無度
生冷食物刺激常常導致脾虛、脾濕,如經常喝冷飲、直接食用冰箱中的蔬果。而同時饑一頓、飽一頓、暴飲暴食等不良的食用習慣,也會導致脾虛、脾濕。
2.壓力大、精神抑郁等
中醫常說憂思傷脾,長期處于工作壓力下,也容易發生脾虛。而同時不少女性有多疑、多慮、愛悲春傷秋等現象,這也會導致脾虛問題。
3.過度減肥又缺乏運動
肥胖是現代人面臨大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邁入肥胖一族,也隨著大家對肥胖危害的認識,減肥是熱門話題。
不通過運動減肥,僅僅靠節食減肥,容易導致身體營養不良、脾胃虛弱,甚至肌肉出現松弛無力。
4.久病人群
長期的生病,或者是慢性疾病的患者,常常出現脾虛胃弱現象。因為在中醫看來人體的五臟六腑是一個整體,如果生病都會相互影響,自然容易傷脾。
這也是為什么長期生病人群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現象的原因,一般大病初愈人群不宜立即進補,反而需要多吃流食。
既然知道了脾胃虛弱的癥狀以及容易發生脾虛虛弱的人群有哪些,那么吃什么可以健脾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