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人們對于春季飲食和生活方式又有了一些改革,比如素食主義者。有的人認為吃素就是不吃肉,明明他們是為了身體健康才吃素的,結果卻因此造成營養不良而對身體有所損害,這是不劃算的。究竟還有哪些常見飲食誤區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知道如何正確飲食。
的確會有很多的人會認為吃肉會造成身體肥胖等一系列的癥狀,他們認為只有吃素才是健康的,其實不然,這樣的他們忽略了身體的各種營養的攝取,如果只吃素,是會造成營養不均衡的狀況的。
完全吃素并不科學
食物中不加入肉類和魚類原料,不等于一定具備健康價值。只有盡量以天然食品形態攝入、加工食品比例很低的素食,才具有健康作用。另一方面,素食者必須通過各類植物性食物的良好搭配,才能保證各方面營養素都齊全而均衡。
素食并不必然成為健康飲食。吃素同樣有營養平衡問題,如果搭配不當,不僅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也不一定會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或者帶來苗條的身體。
長期吃素是會造成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的缺乏的,雖然豆類也含有不少的植物蛋白、鈣、鐵和鋅,但是它們往往會與其他分子糾纏在一起,人體吸收的也非常的少,如果長時間吃素,就會造成人們免疫力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包括缺鐵性貧血、骨質疏松、老年抑郁癥、膽結石等,嚴重的還會影響生育功能。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主張,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來自于植物比較合適,有利于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下面就是一些素食者易犯的飲食誤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一:沒有限制加工食品的數量
不少素食者以為,只要不含動物食品原料,就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實際上,不少加工食品都是以植物性原料制成,但是其中大多用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制作,除去了其中的膳食纖維,并添加了大量的油、糖或鹽,并不能替代新鮮天然食品的健康作用。
如今很多的產品對素食和植物性食品的青睞,使用一些“植物奶油”、“植物起酥油”等為宣傳點,殊不知這些其實比動物油還糟糕。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這些產品中所含有的“氫化植物油”成份會引入“反式脂肪酸”,很大程度上會增加人們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幾率,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誤區二:烹調中沒有控制油脂和糖鹽的數量
油脂和精制糖都是植物性來源,因而它們也會在素食食譜中堂而皇之地出現。由于素食的自然風味較為清淡,有些人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鹽和其他調味品來烹調。例如經常吃加入油脂的酥點和酥餅,經常吃炒飯和炒面,炒蔬菜的時候加入大量的油脂,調配飲料時加入大量的糖,調味的時候放大量鹽和味精,等等。這些做給素食帶來過多的能量,并增加其中的簡單糖類和鈉鹽。
很多人有一個嚴重的誤解,以為葷油讓人胖,素油吃多少都沒關系。殊不知,植物油、白糖和動物脂肪一樣,容易升高血脂、促進肥胖,并誘發脂肪肝。在讓人長胖的方面,葷油素油幾乎沒有區別。
誤區三:吃過多的水果而沒有減少主食
很多素食愛好者都熱愛水果,每天三餐之外還要吃不少水果。但他們往往會發現,盡管水果素有健康之名,卻沒有給他們帶來苗條。這是因為,水果中含有8%以上的糖分,能量不可忽視。如果吃半斤以上的水果,就應當相應減少正餐或主食的數量,以達到一天當中的能量平衡。否則,額外增加一兩百千卡的能量,天長日久怎能不胖呢。
除了水果之外,每日額外飲奶或喝酸奶的時候,也要注意同樣的問題。很多蛋奶素食者喜歡吃奶酪,調味時加入大量奶酪粉,這也會增加膳食中的熱量。
誤區四:素食就一定要以生冷食物為主
一些素食者認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健康價值,因而很少吃熟的菜肴,熱衷于涼拌和沙拉。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份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加熱后細胞壁完整性破壞,吸收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維生素K、胡蘿卜素、番茄紅素都屬于烹調后更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而番茄紅素是抗氧化和預防癌癥的重要健康成份。同時還要注意,沙拉醬的脂肪含量高達60%以上,用它進行涼拌,并不比放油脂烹調熱量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