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人體所需的必要營養元素之一,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要及時的補充體內鈣元素。一般鈣的吸收都是從飲食內攝取的,因此吃什么補鈣便為人們所思考的。那么春季飲食原則有哪些呢?補鈣誤區又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鈣元素會逐漸的減少,所以要養成堅持吃一些補鈣的食物,這樣才能避免身體因缺鈣而引發各種疾病,下面就講解關于吃什么補鈣的常識。
科學研究證實,一般男性32歲,女性28歲以后,骨鈣每年以0.1~0.5%的速度減少。到60歲時竟會有50%的骨鈣減少,此時就易出現骨質疏松癥。目前除了應用一些激素可減緩鈣質的減少外,還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來防止骨鈣減少。
研究證明,只有在30歲左右一段時期內補鈣,才能使礦物質在骨中含量達到高值。過了35歲,人整個機體生理功能開始走下坡路。如果在35歲以前至整個青春發育期就注意補鈣,才是補鈣佳時期。
根據營養學家要求,每人每天應攝入800毫克的鈣。目前我們的膳食結構很難達到這個指標。
青年男子每天攝入鈣的含量一般在500毫克左右,女子多在400毫克左右,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飲食中必須要注意增加含鈣量高的食品或鈣制劑。
含鈣量高的食物有奶類、豆類、干果、綠葉蔬菜、動物骨骼等。奶及奶制品含鈣高,而且人體吸收利用率也高。
250克牛奶中鈣含量可達300毫克,每日飲用250克鮮牛奶是補鈣的理想辦法。如每日補充1克鈣片或鈣制劑,如葡萄糖酸鈣,也可以滿足身體需要。此外還應強調,女性對于鈣的需要量略高于男性,應達到每天1000毫克,妊娠期每天1500毫克。
食物中的六個補鈣冠軍
1、谷類——燕麥
各種谷類的糧食當中,燕麥的鈣含量是高的,是白大米的7.5倍之多。盡管燕麥中鈣的吸收率不如牛奶,但仍然對預防鈣缺乏的現象有益。如果將燕麥和黑芝麻一起做成粥品,其補鈣的效果會更佳。
2、豆類——蕓豆
每100克帶皮蕓豆含鈣達349毫克,是黃豆的近兩倍,蕓豆既可以做成開胃小菜,也可以做成零食,不失為一種好的補鈣方法。
3、豆制品——豆腐干
經過壓制濃縮而成的豆腐干,鈣含量在豆制品中出類拔萃,如小香干的鈣含量可高達水豆腐的7倍。用豆腐干來替代肉炒菜,鈣含量會大幅提高。
4、果蔬類——莧菜、小油菜
不少綠葉菜在補鈣效果上并不遜色,其中莧菜、小油菜的鈣含量均超過同樣重量的牛奶。此外,蔬菜含有大量有助于鈣吸收的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K。蔬菜用沸水焯過再烹調,鈣的吸收率會更好。
5、堅果類——榛仁
榛仁在各種堅果中含鈣量高,每100克炒榛子的鈣含量高達815毫克,能夠滿足成年人一天的鈣需求量。但堅果類熱量普遍偏高,每天一小把即可。
6、飲品類——牛奶
牛奶是鈣的好來源,喝250克(一袋)牛奶,大約可以獲得275毫克的鈣,且飲用方便、吸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