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漫長時間里總結出了大量的經驗和知識,在這當中豐富的飲食文化也占據了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人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和長時間的經驗積累,逐漸發現了很多食物中的秘密,這些秘密可以更好的幫助人們從紛繁多樣的食物種類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食物,并且還能夠增強其相應部位的功能。
這種方法其實有一個專門的說法,那就是“以形補形”。所謂以形補形就是人們總結出來的一種食療方法,因為動物和人類都有正常的呼吸、進食活動,所以基本上很多動物的五臟六腑都和人類有著相類似的地方。新的理論研究指出,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一個健康良好的狀態,就是因為身體的內部保持著元素的平衡。
而要想補充這些元素,靠人體自身無法憑空產生,只能通過食用其它相近的食物來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形補形這一理論,所以說,它并不是一座毫無理論基礎的“空中樓閣”,而是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那么以形補形究竟有哪些內容呢?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呢?
一、以腎補腎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人體的腎并不是單單僅指腎臟,而是包括了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在內的一個整體。腎臟功能可謂是現在人們為關心的一個內容了,尤其是對于男士來說,更是事關男性的尊嚴。所以往往會比較關注這方面的內容,有些人更會經常吃一些腰子之類的食物,以期能夠增強自己的腎功能。
但其實吃動物的腎臟并沒有直接的補腎功能,如果偏要和腎聯系在一起,那么也只能說動物的腎臟只是一味藥引。《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豬腎性寒,不能補命門精氣……借其引導而已。這段話充分的說明了豬腎只是充當一味藥引,其本身并沒有補腎的功能。所以說,現代人如果在吃動物腎臟的時候能夠放一些中藥那么就可以產生很好的補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