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尊重長者
一般來說,飯桌上如果有長者,需要更加尊重長者的意念,新菜上來時,第一口留給客人或年長者。這是尊重,是很必要的。
6、離席退席
離席的時候,同樣是讓客人跟長者先出房間,不能夠吃完散伙,撒腿就撤。
我們都知道國人重視禮儀,吃飯更不例外。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三禮”中幾乎沒有一頁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很有講究,體現著“禮”。這種“禮”的傳承,慢慢地就演化成了一些關于吃飯的習俗禁忌。
關于這些吃飯的習俗禁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
1、忌用筷子敲碗
舊俗認為,乞丐才敲著空碗,挨家挨戶乞討。因此,從小就教育孩子,在吃飯前或吃飯的過程中,切不可以筷敲碗,否則會被長輩嚴加喝斥的,大人當然就更不能這樣了。
2、忌端碗手心朝上
端碗的手勢很有講究,切不可五個手指都托在碗底,手心朝上。因為乞丐要飯的姿勢就是這樣的,所以被視為端碗的禁忌。
3、忌筷子豎插在飯中
舊時習俗,祭祀亡靈會把筷子直接豎插在飯中,所以被視為不吉利。人們吃飯時,以此為忌諱。
4、忌筷子放在杯子兩側
一雙筷子要放于碗、杯子的同一側,而不能一邊放一只筷子,否則視為不吉,有“快(筷)分開”了的諧音,不利于家人感情。
5、忌吃飯時候分心
現在大家經常是邊吃飯邊看電視,看書,聊天等。而在舊時,吃飯是一件非常嚴肅的正事,有“食不語”之說,忌諱吃飯時分心,比如說邊照鏡子邊吃飯,邊吃飯邊干活,邊吃飯邊玩耍等,認為是對食物的不敬。
6、忌吃飯時說不吉利的話
吃飯時說出不吉利的言語,也是犯忌諱的,所以,吃飯時候忌諱提到傷、亡、病、災、禍等兇事。
7、忌飯后躺臥不動
吃完飯后,好是活動活動,故有“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之說,所以忌諱飯后躺臥不動,說“飯后不動,定要生病”。
飲食與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什么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導致癌癥的不良習慣。
1、喜歡吃滾燙的食物
臨床中,醫生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癥患者,特別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鍋的東西。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進食過燙食物與食道癌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由于人的食道內壁是由黏膜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若經常吃過燙的食品諸如火鍋、麻辣燙等,就會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構成嚴重損傷,如果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遭到燙傷,反復多次易構成黏膜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癥、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癥。長此以往,就會誘發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