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要吃太飽,因為長期飽食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也可能出現反應慢、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
5、硬的食物難消化,而半熟的肉更傷胃,極易患病,所以煮飲烹食須熟爛后再食。
6、飯狼吞虎咽,會增加胃的負擔,細嚼慢咽才有利于消化。
7、飲食過量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8、好不要高談闊論。一個是禮貌問題,避免唾沫橫飛影響他人。一個是會影響消化液分泌,尤其是不開心的話題更會影響食欲。一個是吃特殊食物可能會燙嘴燙食道,會噎住,吃魚刺雞骨可能會卡喉嚨。有的人不會吃魚,動輒被魚刺卡住,就一定要注意吃飯不要高談闊論。
9、早餐前先喝點水,可以補充因為過了一夜造成的人體生理缺水。早餐不要太早,7到8點好,太晚了也不好,好是和中餐間隔4到5個小時。
10、彎腰駝背的時候腹部內臟容易受到壓迫,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進行,影響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容易引發胃病,影響營養的吸收。
11、不能蹲在地面吃飯,座凳的高度要適當,靠背的仰角要適當,飯桌的高度要適當,小孩要適當坐高一點。
12、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飯后不能馬上喝茶,避免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13、不要飽一頓饑一頓。食量要均衡,注意營養搭配,顏色搭配。多吃黑色紅色食品,比如黑豆黑米茄子紫菜胡蘿卜紅豆番茄紅薯等等。有消化疾病的人要少吃多餐,少吃生硬冷的食物。
14、飯后注意適當休息。別過度用腦,別劇烈運動,飯后血液主要集中于消化器官,用腦會因為大腦相對缺血造成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劇烈運動會造成消化不良,長期的話會導致慢性消化系統疾病。
此外,我們需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
(1)每日三餐,定時定量
現在有不少人不習慣吃早飯,而是到午飯和晚飯時大吃大喝,這樣其實對身體很不好。上午是人大腦活動為激烈的時段,如果沒有早飯營養的供給,就很容易疲勞,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不吃早飯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
還有一些人一日三餐沒有規律,等餓了就吃,或者喜歡吃零食,這都是不好的飲食習慣。腸胃的消化有一個固定的活躍期,之外相對不利于營養的吸收,而吃零食會讓腸胃一直處于工作狀態,就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就會降低消化功能,影響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