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適當的烹調也可以增強我們對一些營養物質的吸收。有研究將番茄在88℃溫度下煮30分鐘后測定發現,有一種番茄紅素——順式番茄紅素的含量增加了35%,原因主要是因為適當的加熱能破壞植物細胞壁,加速番茄紅素溶出,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
曾有一項對德國198名男性進行的調查,受調查者平時吃東西時95%以上都是生吃。研究者測定了他們體內番茄紅素的含量,結果發現,這些人體內番茄紅素偏少,超過80%的受試者低于平均水平。番茄紅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近年,有很多研究都證實,番茄紅素有助于減少癌癥和心臟病的發生。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表示,番茄紅素可能是一種比維生素更有前景的抗氧化劑。
不僅番茄,胡蘿卜、菠菜、蘑菇、蘆筍、卷心菜、辣椒等很多蔬菜經恰當烹調后都會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如類胡蘿卜素和阿魏酸等。研究不同烹調方法對蔬菜營養的影響會發現,水煮和蒸這兩種烹調方法比油炸能更好地保存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類胡蘿卜素,其中胡蘿卜、西葫蘆和西蘭花這三種蔬菜中類胡蘿卜素含量高。
結論:生食并不比烹飪更健康。適當的烹調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可殺死寄生蟲和有危害的微生物,可以消除很多天然有害物質,還能幫助減少一些農藥殘留。烹調加工的確會損失一些營養素,但也有一些營養素的含量是升高了的。
少吃生食防腸胃炎
除了防范流感外,也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威脅。近日因寒流來襲,復興空難搜救人員出現感冒、上吐下瀉等癥狀,醫師推測可能因連日低溫下,進行水上救援任務,不慎吞入河水,而引起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造成,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均可能導致腸胃炎,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雖然并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俗稱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一般民眾預防上建議不碰生食、生水。
臺北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陳少卿表示,病毒性腸胃炎非屬法定傳染病,原則上無須通報。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