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寶寶生病是家長們為揪心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病急亂用藥物,犯了很多用藥錯誤卻不清楚。兒童常見用藥誤區有以下幾種。
1、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于多種細菌有著強大的殺滅和抑制作用,但使用不當,會產生很多問題。例如: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抗生素劑量不足或反復換藥等可能會產生細菌耐性藥;部分抗生素可損傷肝腎、神經、血液等系統器官功能;長期應用抗生素還可引起二重感染。
2、濫用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臨床應用范圍很廣,具有抗感染、抗過敏、抗霉素、抗免疫和抗腫瘤等作用,但也有很多不良反應:如抑制免疫功能、抑制生長發育等;長期使用會造成骨質疏松、免疫力下降、股骨頭壞死和腎上腺皮質萎縮等。
3、濫用營養藥
維生素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嬰幼兒每天需維生素A1500~2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400~800國際單位,而過量服用會造成不良后果:長期服用維生素A(50000國際單位/天),可出現中毒癥狀,如煩躁、食欲減退、口唇皸裂、四肢疼痛、肝脾腫大、前囟飽滿等;過量服用維生素D(30萬~60萬國際單位),其中毒癥狀為煩躁、哭鬧、惡心、嘔吐、腹瀉、便秘、尿頻、夜尿增多、肌張力下降、蛋白尿等;有些營養品還含有激素等禁用成分,小兒長期服用可出現性早熟等。
4、迷信新藥、貴藥、進口藥
治療疾病應針對病因合理用藥。對新藥的療效評價需要長期觀察,如青霉素的過敏性休克是在它誕生10年后才被發現,沙立度安(反應停)的致畸作用是在用藥1年后出現的。貴藥和進口藥在原料、生產工藝等方面要求較高,不良反應可能教少,療效有的確實很好,但有的療效尚難評價,使用時一定要從醫療價值上出發,切忌迷信新藥、貴藥和進口藥。
兒童正處于發育期,所以身體的很多機能,以及臟器都沒有發育完善,所以是不能濫用藥物的。兒童用藥注意事項有以下這些。
一、給藥途徑的選擇
我們提倡“能口服給藥治療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療的不靜點給藥”。雖然注射法給藥劑量準確、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響,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藥物的質量、藥物的刺激性、藥物本身的毒性、輸液中的微粒和熱原等都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病情不嚴重時,請選擇口服或肌注給藥,病情嚴重時才選擇靜脈給藥。
二、給藥劑量要準確
兒童給藥物量一定要根據日齡或體重計算給藥量。因給藥量大或靜點速度過快,超過兒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三、藥物的選擇要合適
兒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腎均未發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腎清除功能較差,應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
總結:通過以上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夏季用藥誤區有了一定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藥品是不能一起使用的,所以在服用時一定要仔細的閱讀說明書,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