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牙痛才去看醫生
人們經常是牙痛了才想起去看醫生,缺乏終生維護和治未病的觀念。專家介紹,國外兩歲半的孩子牙齒長齊了以后,就開始做維護,四歲以后就開始做定期的系統維護。
專家也強調,口腔問題重要的是治未病,定期檢查是重要的,牙齦開始出現問題時,通過一兩個星期的科學刷牙就可以基本解決,而如果發展到病變的階段,治療起來會更麻煩,而且費用不菲。
10.重視齲齒,忽視牙周病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按該標準,齲齒只是四個標準之一,而“無疼痛感。
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兩個標準則指向牙齒的“土壤環境”——牙周的健康。但在許多人眼中,一提到“愛牙”,就是指預防蟲牙。
專家介紹,牙周炎可以影響心臟、肺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功能,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概率遠遠高于牙周健康人群。
11.根據廣告選牙膏
一項關于公眾口腔觀念認知程度的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回答說主要根據廣告選牙膏。專家認為,既然日常保健對于防治嚴重口腔疾患至關重要,那么,消費者應根據自身口腔健康需求選購口腔清潔用品,不要過度依賴廣告。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牙膏產品品種繁多,除了具有清潔口腔的基本功能以外,很多產品還加入了特定的功能配方,然而,如果選錯了牙膏,則可能貽誤了預防的時機。
比如,多數以防蛀功能的產品對于預防牙周、牙齦炎基本不起作用,消費者需仔細辨別,避免受到廣告的誤導。此外,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也能夠有效預防口腔疾病。
叩齒方法
先靜心聚神,輕微閉口,然后上下牙齒相互輕輕叩擊數十次,所有的牙都要接觸,用力不可過大,防止咬舌。經常叩齒可增強牙齒的堅固,不易松動和脫落,使咀嚼力加強,促進消化機能。
鼓漱方法
咬牙,口內如物,用兩腮和舌做動作,反幾十次,漱口時口內多生唾液,等唾液滿口時,再分幾次慢慢下咽,初時可能津液不多,久自然增加。
鼓漱主要是為了使口腔內多生津液,以助消化并可清潔口腔,鍛煉四周肌肉,兩腮飽滿。
運舌方法
用舌頭在口腔里、牙齒外、左右、上下來回轉動等到增多時鼓漱十余下分一或幾口咽下。運舌對防治老年性口腔粘膜病,舌體萎縮有效,能刺激涎液分泌增加,滋潤胃腸,有助于脾胃功能,并能防止口苦口臭。
牙齦按摩法
需先進行牙周潔治術一種是在刷牙時進行,將刷毛以外45X壓于牙齦上,牙齦受壓暫時缺血,當刷毛放松時局部血管擴張充血,反復數次,使血液循環改善,增強抵抗力。
用食指作牙齦按摩,漱口后將干凈的右手食指置于牙齦粘膜上,由牙根向牙冠作上下和沿牙齦水平作前后方向的揉按,依次按摩上下、左右的內外側牙齦約數分鐘。
通過按摩牙齦,增加牙齦組織血液循環。有助組織的代謝,提高牙周組織對外界損傷的抵抗力,減少牙周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