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本應是安心入睡、養精蓄銳的時段,可不少人在睡眠過程中,常被口干舌燥的困擾喚醒,不僅影響睡眠質量,第二天還精神萎靡。晚上睡覺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帶你一探究竟。
環境因素
1、空氣干燥
在秋冬季節或使用空調、暖氣的環境里,室內空氣濕度顯著降低。我們在睡眠時,口腔和呼吸道持續蒸發水分,又難以通過空氣得到補充,進而引發口干舌燥。數據顯示,當室內濕度低于30%時,睡眠時口干舌燥的發生率明顯上升。解決這一問題,使用加濕器能有效增加空氣濕度,將室內濕度維持在40%-60%,可顯著緩解癥狀。此外,在床邊放置一盆水,同樣能起到一定的加濕作用。
2、張口呼吸
許多人不自覺地養成了張口呼吸的習慣,相比鼻腔,口腔無法對吸入的空氣進行充分加濕,大量干燥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致使口腔水分快速流失。長期的張口呼吸不僅會導致口干,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口腔和呼吸道問題。若發現自己存在張口呼吸的情況,需留意是否因鼻腔堵塞所致,可前往醫院檢查,并通過佩戴口腔矯正器或進行呼吸訓練,逐步糾正這一習慣。
飲食與生活習慣
1、攝入過咸或辛辣食物
晚餐食用過咸或辛辣食物,會使身體處于高滲狀態,導致細胞內水分外流,引發口渴感。此外,睡前飲酒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帶走體內大量水分,造成口干舌燥。為避免此類情況,晚餐應盡量保持清淡,控制鹽和辛辣食物的攝入,睡前3-4小時避免飲酒。
2、飲水不足
白天飲水不足,會使身體在夜間處于缺水狀態。成年人每天需攝入1500-2000毫升的水分,若達不到這一標準,夜間就容易出現口干舌燥的現象。為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可定時飲水,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也可適當多吃西瓜、黃瓜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