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腎移植對尿毒癥患者來說是絕對的福音。那么活體腎臟移植有哪些注意事項,活體腎移植都是怎么做的呢?針對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了解一下吧。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手術前的腎臟匹配很重要
腎臟是人體的要器官,其基本功能市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質,腎臟同時還有內分泌功能,其諸多功能保證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使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
今天手術的腎臟捐獻者是一名女性,51歲,她要將腎臟捐獻給自己的妹妹。她的妹妹今年46歲,因為得了腎炎,需要進行腎移植。
醫生說,在進行腎臟移植手術前,腎臟的匹配非常重要。“首先供體和受體的血型必須吻合,今天兩位病人的血型都是A型,非常合適。之后還要對供體腎臟進行各項檢查,看捐獻者是否有兩個健康的腎臟,這樣才能捐出一個。后還要看一下供體的病史,看看是不是有一些潛在的病癥會影響腎臟的功能。”
醫生接著補充說,哪怕是非常合適的供體和受體,一般情況下,在手術時也要使用免疫抑制劑,防止在受體體內發生排異現象。“只有一種情況,如果是同卵雙胞胎,一個人得了腎病,另一個人愿意捐獻,就不需要免疫抑制劑,因為兩個人的基因是一樣的。”
那么,手術的供體器官都來自哪里呢?
現場的中方專家,專家介紹說:“活體器官捐贈,在歐美國家完全是自愿的,而且沒有任何的報酬。但在中國大陸,法律上規定必須在三代以內,或者是有法定撫養關系的可以用來移植,純粹的慈善捐贈是不允許的。”
驚心動魄的2小時移植手術
手術畫面進入到大屏幕的時候,腎臟的捐獻者已經躺在了手術臺上,她的腹部已經插上了腹腔鏡裝置。
醫生介紹說,活體腎移植手術大體分為3個步驟:將腎臟從供體身上取出來,對取出的腎臟進行修復處理,后將腎臟與受體病人連接起來。
話不多說,醫生馬上開始切割供體病人連接腎臟的血管、剝離覆蓋在腎臟上面的脂肪。
“這些血管粗細不同,切割時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我們要非常小心,要控制供體病人的出血。”
“這些脂肪在平時能夠保護我們的腎臟,不過在移植手術中我們不需要它。”
一邊操作著,一邊為大家解釋。
經過一個來小時的切割分離,醫生準備將腎臟從供體病人體內拿出。
首先,醫生在供體病人的腹部切開一個約10厘長的口子;接著,醫生往供體病人的體內放入了一個特殊的薄膜袋,將腎臟裝進袋子;后,醫生用這個袋子將腎臟從體內拉了出來。
“腎臟取出來后可以在外面放多久?”現場學生關心地提問。
“今天進行的是活體腎臟移植,這個腎臟在取出來后會在45分鐘內進行移植;如果是死去的供體,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大約可以保持24小時。”醫生解釋說。
接下來就是對拿出來的腎臟進行預處理。只見,醫生把腎臟放在了冰塊上面,去掉之前在血管上留下的縫釘,并不斷地進行清洗。
晚上9點左右,醫生開始將腎臟植入受體體內。
“我們要將腎臟的血管和受體的血管縫合在一起。”醫生介紹說,“在縫合前,我們要將受體的血管夾住,防止血液流出”。
首先縫合的是靜脈。只見醫生用手術刀牽引著縫合線,熟練地把非常細的靜脈縫合在一起。
之后是主動脈的縫合,與縫合靜脈的方式有些不同。只見醫生用特殊工具在主動脈上打開一個洞,然后將腎臟的動脈接到主動脈上。
晚上9點30分左右,動脈和靜脈都縫合完畢。從畫面中看到,原來因為缺血變得藍青色的腎臟,慢慢地變得紅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