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肯定會有這么一群人,在你與他對視的時候,他總是“擠眉弄眼”的,其實這是病,這是眼瞼痙攣。那么眼瞼痙攣是怎么回事呢?眼瞼痙攣又應該如何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眼瞼痙攣(Blepharospasm)是一種不明原因的、不自主的面神經支配區肌肉的痙攣和抽搐,多發于中老年人,是是神經科疾病,給患者精神和身體帶來極大的痛苦,也極其影響美觀。
它沒有下面部肌肉的陣攣性抽動。持續痙攣時間可長可短,痙攣的表現為非意志性強烈閉眼的不斷重復。許多瞼痙攣病人在得到明確的診斷和治療以前已忍受了相當長時間的痛苦,而且常因誤診耽誤了及時治療。
眼瞼與面部肌肉痙攣性疾病有兩種類型:原發性眼瞼痙攣、半側面肌痙攣。面肌痙攣亦稱面肌抽搐或偏側面肌痙攣癥,是一側面神經受激惹而產生的功能紊亂癥候群。
多是一側,雙側罹患者很少,約占4%?;颊叨嗍?0歲以上成人,男女性別之比為2∶3。 臨床表現:開始為一側眼瞼跳動,逐漸由上向下可擴展到半側面肌,嚴重才可累及頸及肩部肌群。
這種不自主痙攣,自己不能控制,情緒緊張、過度疲勞可誘發或使病情加重。
據測試,這種面肌同步放電為每秒350次,表現為眼瞼緊閉,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時程者數秒,長者數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發作時患者心煩意亂,視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頭痛者。
(一)原發性眼瞼痙攣:是由于眼輪匝肌痙攣性收縮引起的眼瞼不隨意閉合,常為雙側病變,呈進行性進展。2/3為女性,多在60歲以上發病。其病因不明。
痙攣的頻率和時間不等,輕者眼輪匝肌陣發性、頻繁的小抽搐,不影響睜眼;重癥者抽搐明顯,以致睜眼困難、影響視物,引起功能性失明。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在3-5年內穩定。
1/3的患者有相關的運動異常,如:Meige綜合征、原發性震顫或帕金森病。診斷時應除外角結膜炎、倒睫和瞼緣炎引起的繼發性眼瞼痙攣。對本病的藥物物理治療包括:氯硝安定、安坦等,針灸、經皮的面神經熱解術等,但均收效甚微。
手術治療包括:眼輪匝肌、眉肌的肌肉切除術聯合眉成形術及上瞼提肌加固術、面神經選擇性抽出術聯合肌肉剝離術,但這些方法效果不理想,前者副作用有:前額麻木、眼瞼水腫、后者可有嚴重的面神經麻痹并發癥,表現為眉下垂、兔眼、角膜暴露、瞼外翻。50%的患者術后復發。
(二)半側面肌痙攣:是累及單側的病變,面肌周期性的強直性收縮。痙攣通常從眼輪匝肌開始,逐漸擴展到面積的其他部分,無論睡眠或清醒時均可發作。
常起自中年,女性多見??砂橛袉蝹让婕o力。病因常為第七腦神經根在小腦橋腦角被血管結構或腫瘤壓迫。血管病變占90%,小于1%的病例是由于后顱凹腫瘤。
藥物治療包括卡馬西平、安定、苯妥英鈉等,以及生物反饋法,手術治療包括肌肉切除術。選擇性面神經切除術。但可產生聽力喪失、中耳炎、腦脊液漏等并發癥。
A型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是本病的有效方法。
注射方法:使用TB針頭在距瞼緣2—3mm處做皮下或肌肉注射,分別于上、下眼瞼中內1/3和中外1/3處及外眥顳側皮下眼輪匝肌注射共4—5個位點。推薦的劑量范圍是:5-25個單位/瞼,5—75個單位/眼。
效果:國外報道其有效率為93.3%,注射后大作用出現在數天內,1—5天痙攣癥狀減輕或消失,痙攣緩解持續5.9—10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