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有些人經常感覺身體乏力,全身都沒什么勁,做事情沒什么力氣,其實這時候千萬不能大意,是身體出了問題,那么經常感覺全身乏力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
乏力看似是累了,卻可能是一些大病的征兆。遇到不明原因的乏力病人,首先要排除幾種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如腫瘤、心臟病、肝硬化、腎衰竭、血液病等。除此之外,還有下面這些情況會導致乏力。
年輕的女性,總覺得渾身沒勁,還伴有多汗、心慌、愛發火,飯量不小卻瘦了,用中醫的話說是肝郁氣滯、陰虛陽亢,要考慮甲亢的可能。
老年人,身體胖,很能吃,總是覺得全身乏力,一定要留意血糖。這種病人若是體胖,一般是濕熱內蘊型的;若是吃得多反而消瘦,往往是氣陰兩虛型。
還有的老人,身體乏得連腿都抬不起來,去醫院查心臟、肝臟、血糖啥問題都沒有,血壓也正常,這樣的人很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簡稱甲低),用中醫辨證往往是陽氣不足、氣虛。
四五十歲的女性,經常會感到全身乏力,而且還會失眠、煩躁,查心臟、甲狀腺、血糖等沒有問題,這要考慮是不是更年期到了。女性絕經的前后5年,更年期綜合征很常見,其實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不同的人癥狀不一,除了倦怠,有的人潮熱嚴重,愛出汗、脾氣大、易失眠,是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有的人怕冷,是腎陽虛;還有的消化道癥狀明顯,如腹脹、腹瀉、打嗝泛酸等,是脾胃虛弱。另外還有一類特別常見,為上熱下寒型,上半身以熱為主,口干、牙痛、口腔潰瘍、煩躁、失眠、易怒;下半身卻表現為寒涼,腿痛、腿冷、不能受風吹空調。這樣的病人,一方面要補肝腎、疏肝理氣、養血寧心安神,另一方面要注意清熱。
臨床上還有一類以疲乏為主要癥狀的病人,一般為中青年人,長時間感覺體力下降,精力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在半年以上,還伴有心慌、煩躁、焦慮、緊張、失眠等,消化也差,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暢或者腹瀉,女性有月經不調,男性則性欲減低、性功能下降。這種病人的特點是生活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生活作息無規律,去醫院查各項指標都沒問題。這樣的人其實身體的免疫功能都紊亂了,西醫稱其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中醫辨證往往有肝郁氣滯、氣虛、血淤,且虛實夾雜。在治療上,除了休息、減壓、合理飲食、適當鍛煉以外,應根據癥狀辨證論治:胃口差、大便不成形的,脾氣虛,須健脾益氣;大便干、臉上起痘、煩躁的,有胃熱、肝胃不和,須疏肝理氣、清熱通腑;失眠健忘的,須養血安神鎮靜;有月經不調的,應調經、活血、補腎。
很多人一覺得累,首先想到的是身體“虛”了,就想著補一補。其實,疲勞、倦怠的中醫辨證有實有虛,不能都補。即便是虛證,也不能一上來就補,很多時候需要先調理脾胃、理氣活血,在這個基礎上再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形。
不良習慣引起身體乏力
1.體力勞動者
體力勞動過多,導致肌肉內的乳酸堆積,同時耗損大量的人體熱量,出汗多導致電解質失衡等。這樣也導致了疲憊、乏力的出現。
2.睡眠不足和腦力勞動導致
長期的睡眠不足、熬夜、失眠等導致大腦神經系統受損,同樣發生乏力現象。長期的腦力勞動者精神緊張,也易出現疲憊。
3.飲食過于清淡
飲食清淡固然更適合養生,尤其是大家提倡低鹽飲食。但是過度的低鹽飲食、低脂肪飲食,會導致體內的鈉離子含量減少,電解質失衡,而發生乏力。低脂肪甚至無油飲食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或吸收障礙,繼而發生乏力。
4.煙酒引起
長期的飲酒、吸煙容易導致人體內的維生素B族缺乏而出現疲憊,同時血液含氧量也會因為吸煙降低,而出現頭暈不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