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對疾病預防都是非常注意的,所以需要去醫院進行接種。但是大家也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給孩子打疫苗有哪些禁忌呢?接下來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一下哦,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基本概念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針對傳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種疫苗都不是絕對安全的。隨著一種疫苗有效接種率的提高,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率的下降,接種疫苗后的反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一)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定義
為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在《規范》中明確了用于監測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定義,它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
這個定義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1.病例的發生與預防接種存在合理的時間關聯性,即必須是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
2.受種者機體發生一定的組織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損害。
3.病例在就診時接診醫生懷疑病例的發生與預防接種有關。
反之,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病例就不是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在預防接種之前發生的;或預防接種后并未發生組織器官或功能損害后果的;或就診時接診醫生可以完全排除與預防接種關系的。
(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分類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經過調查分析后,按其發生原因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不良反應
接種疫苗后的不良反應或稱副反應,指的是受種者在接種疫苗后,在機體產生有益的免疫反應的同時或之后發生的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對機體有損害的反應。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可分為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2種。
(1)一般反應 是指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固有性質所決定的反應,其臨床表現和強度隨疫苗而異。反應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內,除個別人因機體差異反應略重外,多屬輕微;反應過程是一過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反應不會引起不可恢復的組織器官損害,或功能上的障礙(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沒有后遺癥,這是一般反應的固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