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小品里逗人的話“牙癌”,現實生活中其實真的有。只不過癌不是生在牙齒上,而是生在與牙緊密相關的舌頭、牙齦、嘴唇、頰黏膜上。那么哪些因素會造成牙癌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日,21歲小伙子小李(化名)因上頜上有一個牙的殘冠,長期磨牙齦,導致癌變。昨天,醫生別惋惜地說:“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毛病,只要拔掉或磨平,就沒事了。”
21歲的小李是邗江區人,近兩月來,他總感覺上頜有一塊地方,隔三岔五地潰瘍。盡管小李知道是那塊潰瘍的地方是因為旁邊的那顆壞牙磨的,可他并沒當回事。
“小伙子說,就是吃咸的有鹵汁的東西,刺激得疼,別的也沒什么特別的感受。這就為后來的癌變埋下了禍根。”醫生向記者講述了當時接診的情形。
小李嘴里的那塊潰瘍,就這樣一直存在著。除了自己難受,嘴里口氣味還很重。快兩個月過去了,小李每逢吃飯吃到湯汁多的,總面露難受狀,引起家人的重視。醫生說:“病人母親陪同來求診說,看到小伙子里嘴里潰瘍的地方有一個洞。那個洞可不是牙齒上的洞,而是血肉組織上的洞呀。”
問清病情及病史,醫生立刻為小李拔掉了那個蛀牙的殘冠。隨后又割下潰瘍面的組織做病理化驗。“是癌!”孟志兵心中一緊,當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小李的家人。
接著,小李面臨一個癌變組織的切除手術。相對于其他手術,這個手術雖然在表面,傷害卻一點不比那些藏在體內的癌癥大。
醫生告訴記者,首先要把臉部劃開,不僅要挖掉癌變的組織及更大范圍,還要對周遭的淋巴結進行處理……
“手術很成功,術后恢復也挺好,面容卻受到損傷,他的未來發展也受到極大影響。”醫生痛心地說。
牙齦癌發病或與這些因素有關
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以癌常見,在癌瘤中又以鱗狀細胞癌為多見,在我國,口腔頜面部鱗癌多發生于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齦癌、舌癌、頰癌、腭癌以及上頜竇癌常見,口腔癌在我國長江以北,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長江以南為1.75-5.18%。
在印度其在全身惡性腫瘤中高達40%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鱗癌一般可分為Ⅲ級:Ⅰ級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Ⅲ級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高,牙齦癌在我國發生率較高,其在惡性腫瘤構成比中居首位,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
在臨床上,牙齦癌是的發病還是比較少見的,這是一種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牙齦潰瘍下面我們具體認識下引起牙齦癌的原因:
1、牙齦長時間不愈,潰瘍增大,較快或有拔牙后傷口經久不愈,腫塊突出。
2、病理變化部位牙松動和痛疼。
3、向后發展到磨牙后區及咽部時,可引起張口艱苦;波及下牙槽神經時,可呈現下唇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