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耳后
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別置于兩耳后,沿翳風、瘛脈、耳殼后、顱息上下來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膚發熱。具有滋腎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
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 人們對于耳朵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是一時的不注意,就可造成耳聾,使人終生遺憾。愛耳從小做起。
1.防藥物中毒
藥雖然能治病,但有些藥有很強的負作用,吃的量過大或不適當,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因此,小朋友吃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耳疼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即使沒毛病,每年也應去體檢一兩次。
2.防噪聲
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張大嘴巴。兒童好不用耳機聽收音機。
3.防進水
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如感覺耳里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棍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4.防揪打
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對耳有害。
5.不挖耳
有些小朋友愛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環
有些小女孩喜歡扎耳朵眼,佩戴耳環、耳墜等裝飾物,這對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邊掛個金屬物,玩時容易將耳朵拉扯壞。
外耳道異物的急救
因異物種類大小和部位而異。小而無阻塞、無刺激的異物,可長期存留無任何明顯癥狀。較大異物或植物性異物可遇潮濕而膨脹,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及耳鳴等。嚴重者可致外耳道炎,出現耳痛。異物接近鼓膜可壓迫鼓膜致耳鳴、眩暈,活動昆蟲爬行騷動時可引起難以忍受的不適,觸及鼓膜可致疼痛、耳鳴、甚至損傷鼓膜。檢查可見不同大小的異物存留于外耳道不同的位置。
急救原則是輕輕操作,取出異物和防感染。
1.棉球、火柴棍、紗布、紙團用鑷子輕輕夾持取出。
2.小而滑圓的東西用帶鉤或耵聹鉤環容易取出,不宜用鑷子夾,否則越夾越深。
3.鼓膜表面異物:①仰頭固定,有明視下小心輕巧取出,防損傷鼓膜。②或用注射器吸入生理鹽水沿外耳道后壁沖洗,但不要對準異物。囑病人頭向患側,用盤接水,注視異和是否出來。此法對外耳道、鼓膜病變和遇水起化學反應、遇水膨脹的異物絕對不能用啊。
4.小兒取異物時常用暫時全身麻醉。
5.外耳有嵌頓于骨中的異物需送醫院開刀取出。
6.外耳有植物性異物者,可先滴入95%酒精,使之脫水收縮再取出。
結語:耳朵是我們的重要器官,耳朵的健康將直接影響著我們對于外界聲音的接受程度。所以對于保護耳朵,我們一定要放在心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因為耳朵疾病,而入院治療,其實我們只要注意小細節,那么就能很好的保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