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簡簡單單的走路就能補腎,有規律性的健步走計劃,可增進人身體許多部位的健康。那么還有哪些方法補腎好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美國《科學》雜志曾刊登數據顯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各種患病幾率:患心臟病幾率——運動者:37/1000,缺乏運動者:227/1000。患高血壓幾率——運動者:40/1000,缺乏運動者:704/1000。患肥胖癥幾率——運動者:4/1000,缺乏運動者:808/1000。重要一點——壽命差距:運動者平均比缺乏運動者長壽11歲。你不鍛煉,心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都會隨之而來。只要得了脂肪肝,將來得肝癌、肝壞死的比例超高。走路是擺脫打針吃藥的良方,走路多了,身體好了,吃藥就少了。
不同的走姿調理不同的身體機能
“走路是百煉之祖”,健步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中國古老中醫論述為“百煉之祖”這并非虛言。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性的健步走計劃,可增進人身體許多部位的健康。
能調理腸胃防便秘, 扭著走:便秘與人的身心健康關聯,如果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減少患便秘的風險,特別是促進腸胃的蠕動,加速營養的吸收和廢棄物的排出,對防治便秘有比較好的療效。走的時候加上一些肢體動作,比如胯部扭動等,相當于在給內臟做“按摩”,幫助腸胃蠕動,讓氣從下面走(放屁),而不是從上面出(打嗝)。每天堅持10分鐘,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奏地扭動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
緩解肌肉酸痛,倒著走:天氣冷時,容易發生呼吸道系統疾病,或刺激舊疾復發。推薦一種老少皆宜的健身走法——交替走。交替走即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進行,同時配合鼻吸氣嘴呼氣。正常情況下,前行走路會使關節和肌肉受到牽拉,日積月累會造成肌肉勞損和關節老化。倒走正是一種逆受傷機制,可以減少磨損,緩解肌肉疼痛,促進機體自我康復。
補腎調理前列腺,踮腳走:堅持踮腳尖走路,能補腎壯陽。當我們踮起腳尖走路時,是前腳掌用力,更確切地講,是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在起著支撐作用。而足內側有三條經絡經過,它們分別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因此,踮腳走路可以按摩足三陰,馭氣上行,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改善性功能。這個方法對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也大有裨益。
減掉腰圍,敲著走: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超過85厘米,就有可能面臨內臟脂肪超標的危險。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 帶脈的位置不需要費神去找,在腰兩側,有個帶脈穴(以肚臍為中心劃一橫線,以腋下為起點劃一條豎線,兩條線的交點就是)。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只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半小時,保準腰圍飛速下降。
鍛煉腰肌,學螃蟹走:世界上的動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橫著走。人如果學螃蟹側行,要讓身體重心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動。這種走法有益于鍛煉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強髖、踝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腳痛,彈著走:現在很多人走路都是甩著腳走,腳不用力,這也是腳容易骨折的原因之一。如果學會彈著走,并且每天這樣走,那么每走一步就會使腳下幾十塊對生命非常重要的肌肉保持健康的活力。凡是有腳墊的人,只要堅持彈著走,三個月以后基本可以使腳墊減輕或消失,而且可以降低腳踝骨骨折的幾率。
不同的方式對不同的疾病有益
有“三高”, 擊掌走:未來20年中國心血管疾病發生數上升幅度將超過50%,吸煙、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觀察性研究發現,長時間或長距離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步行是人類基本的、唯一能終身堅持的鍛煉方式,并且是一種安全的運動方式。擊掌走:一邊步行一邊擊掌,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縮與運動。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與脂肪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