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心臟驟停,只因這兩個人人都有的壞習慣?
近日,某醫院相繼接診了兩名心臟呼吸驟停的患者,其中一名25歲的貴州小伙經過醫生及時的心肺復蘇搶救,得以挽回一命;但另一名46歲的男子張某卻沒那么幸運,被家人緊急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年紀輕輕,且無明顯征兆,卻發生心臟驟停,這是為什么?醫生推測,兩名患者很可能是由于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和突然的情緒不穩,誘發了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
被救回的25歲小伙出事前自以為身體好,晚上不過12點不睡覺,早上為了多睡半小時,幾乎從不吃早餐;而不幸去世的張某事發當晚在搓麻將,突發胸悶倒地,導致了心臟性猝死。
警惕心臟性猝死“黑三角”
據統計,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總人數為54.4萬人,居世界之首,情況相當嚴峻。而這其中多與心臟性猝死黑三角有關。
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提醒,要警惕心臟性猝死黑三角——心臟基質病變、心電基質異常與體內內環境不穩定。
心臟基質因素中,若存在冠心病、心衰、猝死家族史、心肌病等,則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心電基質,包括心室除極與復極異常,是室速、室顫發生的基質。
內環境不穩定,指自主神經紊亂(如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迷走神經功能低下等)、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癥)。
三大因素既是病因又是誘因,既可單獨影響,又可相互結合、影響,引發猝死。
心臟性猝死有7大高危因素
教授指出,心臟性猝死有7大高危因素,符合以下條件者要引起重視。
心臟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數低下)。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
心梗后伴心臟功能低下。
缺血性心臟病伴有心衰發作。
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或室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