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心臟停跳三十三小時候竟然被救活了,簡直太驚人了,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了就暗示生命的結束,但是也有特例,心臟作為人體比較的重要的器官,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心臟呢?心臟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呢?
根據醫學表明,人的心臟停跳三十分鐘后,人基本上沒救了,但是,下面這位男子心臟停跳了33小時竟然還被救活了。
心臟停跳33小時患者“死”而復生
日前,在醫院70余名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名心臟停跳33.5個小時的小伙子成功獲救。
小伙名叫小王,從今年5月14日起,他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惡心、嘔吐等癥狀。期間雖打過消炎藥,但病情不見好轉,他誤以為是感冒或者腸炎,沒當回事。
5月16日,見癥狀越來越嚴重,小王在妻子陪同下到當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疑似心梗;到別的醫院,醫生又排除了這種可能,但判定心臟的確有問題。家人遂將小王轉到總醫院。該院做心臟超聲檢查,發現他心臟擴大,心功能明顯減弱,診斷為急性重癥心肌炎,隨即收入重癥監護室觀察治療。
5月17日7時許,副主任醫師發現小王的病情突然惡化,意識逐漸喪失,心跳停止。緊急情況下,醫護人員立即采取反復電除顫、插呼吸機,植入臨時起搏器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然而3個多小時過去了,仍然不能刺激患者的心臟跳動。
據醫生介紹,通常情況下,心臟驟停的患者,在搶救半個小時后,如果心臟不復跳,生還的幾率就很低了。而此時,小王因為心臟停跳已引起心衰、肺水腫、肝衰竭、腎衰、貧血、血小板降低等,幾乎宣告死亡。
盡管如此,醫護人員仍然沒有放棄。可是如果繼續電擊,患者的心肌將會受損。怎么辦?只能做心臟復蘇按壓。現場實施搶救的10多名醫護人員迅速站成一排,輪流上陣。
30分鐘過去了,患者的室顫消失了,但心電圖也變成了直線。就在大家幾乎要放棄的時候,醫生又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植入ECMO(臨時性人工心肺機)做后一搏。
很快他們就與心外科取得聯系,將ECMO儀器調到手術室,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維持體內血液循環。與此同時,心內科10名醫生、5名護士,每人10分鐘輪流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檢測一次凝血時間,保證循環正常、臟器不衰竭。
植入體外心臟后,小王先后出現了重癥肺炎、急性腎衰、肝衰竭、心衰,以及肺部感染、低蛋白、水腫、下肢缺血等。醫護人員24小時全程監護,隨時調整藥物的輸液速度等各種參數,搶救期間先后輸注紅細胞近5000毫升、血小板1600毫升、血漿1200毫升、白蛋白130克。
5月18日16時左右,小王的心臟恢復跳動。此時,距離他心跳停止長達33.5個小時。經過系列針對性治療,7天后,小王的血壓、供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摘除了體外人工心臟。康復治療一段時間后,他即可完全恢復。
造成心臟停止跳動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以下幾種壞習慣特別的傷心臟,具體是哪些壞習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