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引起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長期的肌肉力學失衡可以導致關節發生移位,而形成膝內翻。這種關節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關節錯位是完全不同的,關節錯位表現為對應的兩個關節面發生相對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關節移位主要表現為關節的旋轉和關節間隙的異常,在膝關節表現為兩腳平行并攏站立時髕骨向內側旋轉,這是膝關節的整體旋轉引起的,不是髕骨半脫位,只要關節得到矯正髕骨就會回到前方,在X線正位片上顯示膝關節內外側間隙不等寬,內側間隙明顯變窄;
3、外傷或其他疾病導致的羅圈腿
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外側角度的穩定結構,可以隨關節的改變做出適應性調整。在一般情況下,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不是形成羅圈腿的關鍵因素,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如外傷引起外側副韌帶損傷等破壞了膝關節的穩定也可以導致羅圈腿,這在運動員比較多見,治療時一般需要手術修補損傷的韌帶。
預防羅圈腿的方法
一、堅持正確坐姿
很多小朋友喜歡跪坐,會讓腿型成W型,這樣是錯誤的坐法, 應讓寶寶盤腿坐即可。
二、盡量避免趴睡
雖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證明會對寶寶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當寶寶趴睡時,會讓小朋友的腳踝呈內翻或外翻狀,長時間下來,也可能影響他的腿型。
三、避免跪坐
一些正在學爬或是學走路的小朋友,可能會爬一爬就坐起來的狀況,小朋友跪坐時,他的腳大多成外翻狀,這時候家長們好盡量幫寶寶移動腳型,幫他回復到正常的狀態,不過還是盡量避免讓他跪坐比較好。
四、按摩法
目的是使關節向直的方向糾正。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兩手分別抓住大腿和小腿,兩個拇指頂在膝關節凸起側,雙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關節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關節兩側韌帶松弛,關節位置松動。每天按摩3~5 次。
五、夾板固定
好在晚上孩子入睡后實施。方法是選擇一塊與孩子膝蓋寬度相仿、長度可以包括足部至大腿中部以上的木板,外面先包裹上一層軟布,以防壓傷。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將膝關節架空,如孩子是O形腿,就將夾板置于腿內側。先用繃帶固定足部和膝蓋上方,然后逐漸用力將膝蓋固定在夾板上,開始時不可太緊,要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也可采用雙側夾板,但比較麻煩。
結語:導致羅圈腿發生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盡量的避免這些因素,這樣才能夠遠離羅圈腿。但是如果真的患上羅圈腿也不必太過悲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積極的接受治療,這樣才能夠盡快的恢復健康漂亮的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