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流汗的體驗,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就連小孩子都不以為然。但是,你可知道,就是這司空見慣的汗液,卻可以檢測出人的身體狀況。從出汗的時機、汗量以及原因,都可以看出些端倪。很多人覺得,流汗是夏天的事。實際上,很多情況下都會導致出汗,有些甚至代表了疾病。
一般認為,出汗可分為主動出汗和被動出汗。什么是主動出汗呢?就是你在運動或是給身體補充熱能的情況下,身體發熱而產生汗液。而被動出汗有的是正常的,如緊張、焦慮等情況下,也是容易出汗的;有些被動出汗卻跟疾病有關,如盜汗、自汗等。由此可見,主動出汗多的人,身體狀況往往較好。
一、被動出汗要注意這些情況
先來說說被動出汗的情況,因為這跟疾病的關聯大。多見于精神緊張、工作勞累、情緒激動時的突然冒汗,跟季節的關系不大。還有該出汗的時候,出汗異常,也要引起警惕。
1、鼻翼出汗
如果鼻翼兩側容易出汗,可能跟肺氣虛弱有關。往往出汗多,呈汗珠狀。
2、額頭出汗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部容易出汗,定是陽氣出了問題。一般認為此種情況的出汗,為內臟郁熱所致。
3、胸口出汗
若是出現全身只有胸口容易出汗的情況,多是由于勞心過度,從而傷及了心脾。這種情況多見于腦力工作者。
4、手腳出汗
不少人容易出腳汗,不要以為太陽曬曬就可以了,這意味著身體出了狀況。手心容易出汗也是由于同樣的病癥。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因此,手腳出汗多是脾胃濕熱所致。
5、半邊身出汗
若是出汗時只有半身有汗,而另半身無汗的話,則要留心,這多是氣血不足導致了經絡受阻,要小心高血壓和中風。
6、尿多汗少
同樣是體液,如果尿偏多而汗很少,也要引起注意。觀察一下小便的顏色,若總是呈黃色,則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此外,如果汗液較粘,則體內濕熱多,可引起發熱;汗發黃,則說明體內有寒濕。自汗、盜汗都跟身體的虛癥有關,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