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經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在這個“多事之秋”,忽冷忽熱的天氣易擾亂人體的免疫系統,稍不小心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秋季養生很重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覺得秋天就需要多凍凍,這也不全無道理,但是,凍的部位我們應該區分對待。那么,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不能多凍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秋凍及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多凍呢?避免“捂”不到位會遭風寒的后果!
一、這些部位要護好
1、雙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雙腳是運行氣血以及聯絡臟腑的重要部位,腳上有很多與身體器官對應的穴位,因此,腳能夠反映出人體的大概健康狀況。
人們常說,寒從底來,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腎經起于足底,因此,腳部一旦受涼,便會導致寒氣入侵,出現氣滯血瘀的現象。
同時,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因此,足部的保暖工作尤其的重要,我們在睡覺的時候不要將雙腳正對著空調或是電風扇,也不要長期在潮濕的地方行走。在天氣寒冷的時候睡前泡個腳或是穿著襪子睡覺都能很好的起到足部保暖的作用。
不管是老人還是女性,腳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的采取保暖措施,這里尤其是女性,由于女人的體質特殊性,腳寒還是引起經期推遲的首要原因。所以,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我們都知道腳底有很多和器官相通的各種穴位,比如涌泉穴。這個穴位是腎的重要穴位,我們在晚上睡覺前用雙手按揉腳底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很到的養腎固精的作用。
且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做腳底按摩還能緩解身體精神上的壓力,而且腳部按摩還能夠促進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因此,在秋“凍”時一定要做好雙腳的保暖工作,減少疾病隱患。
2、關節
秋天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臉,陰晴不定。平時稍不注意鍛煉與保暖,就會引來關節疼痛、骨性腫脹、神經根受壓等身體問題。秋天氣溫冷熱交替,這樣的氣溫很容易導致外寒內濕的關節性痛癥。這便會出現關節怕冷,怕風,而且還疼痛,嚴重的會有刺痛的感覺,就像針扎一樣。
潮濕的環境是誘發關節炎的主要環境因素,所以,我們平時需要注重衛生,勤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良好、保暖、防潮以防止病原菌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