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頭發
“發為血之余,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說的就是頭發和血的關系。而“肝藏血”、“腎其華在發”,這些都告訴我們頭發和氣血有著密切的關系。
頭發生長緩慢、脫落、枯槁、脫落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另外,肝藏血,腎中的精氣也是組成氣血的一部分。所以,肝腎不足也會導致氣血不足,同樣會出現上文中頭發的現象。
所以,解決氣血不足的辦法不僅僅只有補氣血一種,補肝腎也是一種方法。
2.看眼睛
俗話說“人老珠黃”,這說的“珠”指的是人的眼睛,尤其是眼白部分。
當眼睛出現混濁、發黃、血絲以及眼睛容易疲勞酸脹等都屬于氣虛不足的現象。
首先,肝主藏血,目為肝之竅,肝氣通于目,肝氣和條大,眼才能食物變色。同時,受血而能視。說明眼睛和肝臟、血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反應氣血的一個信號。
其次,眼睛和腎、脾、肺等臟器都有關系。腎精充足,目視精明;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住于目。眼賴脾之精氣供養。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
由此可見,眼睛是反應身體內臟情況以及血氣是否充盈的關鍵器官。
3.看臉部皮膚
肺主皮毛,主一身之氣。皮膚不好,出現粗糙、暗淡無光、泛黃、長斑等等,都和肺有關,肺氣不足,則也是氣虛
再有,臉色也是反應氣血是否順暢的一個重要信號。;臉部的顏色是氣血通過經絡上注于面部而表現出來的,所以臉色長斑、泛黃等和血虛。重要反應出具有藏血功能肝臟的題。
4.看牙齒
《溫熱論》指出“齒為腎之余,齦為胃之絡”,牙齒的好壞直接反應出腎的情況。而腎主骨生髓,主納氣。腎為肝之母。
所以,但是牙齒出現松動,過早脫落等,對有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結語:氣血不足,雖不是病,但是卻由疾病引起,也有可能引起疾病。所以,我們平常養生也要注重觀察自己身體,減少疾病的發生。上文中講到的可以反應身體不足的幾個地方,你也可以對鏡看一下,檢查自己需不需要補氣血。防病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