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腋下有疙瘩或是濕疹
寶寶如果腋下出現疙瘩,那么家長一定要重視了,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嬰兒濕疹的征兆,對于嬰兒濕疹,主要是發生在乳兒期,通常在出生后一兩個月起病,也有在出生后三、四星期即發生,一般在兩歲左右自動緩解。嬰兒濕疹在中醫中也稱之為“奶癬”。其表現的癥狀有多種多樣。
嬰兒濕疹表現為:在初期,嬰兒濕疹常為紅色細小點狀丘疹和皰疹,以后融合成片。由于痕癢劇烈,患兒常煩躁啼哭,夜不能眠。繼發感染后,還會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濕疹好發部位是前額、頭皮、臉、國窩、肘窩、腕等處。
1、肥胖的嬰兒,在頭、面部、耳部見到如小米粒大小的紅疙瘩,密集成群,其四周可滲出黃色半透明狀的粘稠液,以后形成黃色結痂,在雙眉、頭皮及耳垂部黃痂較多,合并感染時,有腥臭味,可形成膿痂。
2、營養不良及消瘦的小兒,一般只表現為紅疹,皮膚的表層象米糠樣的脫屑,多見于臉部、大腿根部及會陰部等處。
嬰兒濕疹治療方法
1.飲食管理
首先,嬰兒要避免喂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喂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
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于后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
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癥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后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后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泛發急性濕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強的松,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4.抗生素
僅用于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紅霉素、復方新諾明口服。
【局部治療】
原則上是按照病期分別治療。
1.急性期
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霉素氧化鋅油。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應用濕敷2~3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