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剛剛過去,夏季是真正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了,雨水增多,氣候濕潤,濕氣也很嚴重,這對于很多有疾病困擾的人群就很危險了,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學會及時的祛濕,那么我們該如何查看我們濕氣重呢?看它就知道了。
從小滿開始之后,濕邪就要來了,大家要注意了。
昨天是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您可別以為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因為中醫專家說,從這一天開始,高溫、多雨將開始圍繞我們,通俗來說,濕邪要來了。
雖然很多人流行給自己去去濕,可方法卻不怎么靠譜。比如說,有人好吃辣發汗排濕,有人把薏米當神物,可醫生說,這樣還不如干脆直接喝點鯽魚湯,效果更佳。
夏天睡不醒都是濕氣大?
醫生說:這個不全面
在好友圈有很多是關于如何祛濕的,也有很多人更是總結出濕氣大的3大標準。
一看感覺,但凡起床感覺疲勞,頭發昏,感覺睡不醒,打不起精神,這就是有濕氣了。
二看便便,如果便便總是黏在便池里,不容易沖凈;擦便便連用三四張紙都擦不凈,或者溏軟不成形,也是濕氣來了。
三看舌苔,健康的舌質應是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凈,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這總結看起來頭頭是道,可記者請教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欣,專家的評價卻是: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事實上,僅僅這些表現,可能是與濕有關,但也不排除是其他問題。”劉欣說,比如早起疲勞、頭暈,這可能是濕氣重,也可能是氣血虧虛;便便溏軟不成形,除了濕氣大的人有,氣虛者也很多;另外,血瘀和痰濕體質的人也會出現大便黏在便池上的情況。而望舌就更復雜了,沒有中醫基礎和臨床經驗的人,光看這些文字說明,把握很難準確。
“所謂‘濕邪入侵’,它可能引起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也可能表現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欲下降,胸腹感到很悶,容易發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腸炎發作的情況。”劉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