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注意事項
1.冰敷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因為可能會發生凍傷或神經傷害。
2.受傷之后不要讓冰袋直接敷在皮膚上,很容易傷害皮膚,好是用濕掉的彈性繃帶或濕毛巾保護皮膚。
3.受傷者如果有循環系統疾病,雷諾氏病(四肢末端皮膚之間歇性蒼白或發紺,系由寒冷所引起的動脈痙攣),則不可使用。
4.在非常酷冷的環境下,不使用濕的彈性繃帶或濕毛巾
5.不要太早停用冰敷而轉用熱敷,否則會引起或加重腫脹或疼痛。
第三步壓迫(Compression)——“C”
壓迫能使傷害區域的腫脹減小。以彈性繃帶包扎于受傷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來減少內部出血。如果皮膚有傷口則先用干凈敷料蓋住傷口,再用手、繃帶等壓迫患處,可減緩傷勢惡化。包扎時,從傷處幾寸(約2—3寸)之下開始往上包,大約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狀重疊,以平均且稍加壓力的方式逐漸包上,但經傷處時要松些,保證傷肢血液循環暢通。觀察露出腳趾或手指的顏色,若有疼痛、皮膚變色、麻痹、刺痛等癥狀,表示包得太緊,應解開重包。
第四步抬高(Elevation)——“E”
把傷處抬高于患者心臟高度,可以止血止腫,減輕疼痛。如果懷疑有骨折,應先將傷處用夾板固定后再抬高。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受傷后如何進行健康的護理,你學會了嗎?在生活中這些事情總是會發生的,這些護理方法你可以收藏一下哦,說不定哪一天你就可以幫助到別人了,小編在這里提醒對大家不要隨便的處理傷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