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keda經長期調查研究認為斑禿可分為四型,各型的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及其預防均不同。
Ⅰ型,遺傳過敏性(10%):發病早,病程長,有75%發展為全禿。
Ⅱ型,自身免疫性(5%):常于40歲以后發病。
?、笮?,高血壓前性(4%):青年成人發病,其雙親或雙親之一為高血壓患者。病情迅速,全禿的發生率為39%。
?、粜停瑢こP?83%):不屬于Ⅰ~Ⅲ型者。發病于兒童后期或青年人,總病程常在3年內,單個斑禿可在6個月內長頭發。6%發生全禿。
斑禿臨床表現
一、基本病程
男女均可發病,發病率無差別。多見于30---40歲,也可以發生于老人或兒童。多數斑禿發生前有精神創傷或精神刺激等發生史,大多數斑禿發生前頭皮無不適,少數斑禿發生前局部頭皮有癢、痛感。
按發病周期分為活動期、穩定期、恢復期
活動期:突然在頭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脫發斑,直徑1---10cm,數目不等,脫發斑逐漸擴大,邊緣處頭發松動,易脫落,做拔發試驗為陽性。
穩定期:脫發斑邊緣頭發不再松動,做拔發試驗轉為陰性。
恢復期:有新生毛發長出,初為細軟的毳毛,無黑色素,逐漸長出黑色的終毛,恢復正常。
分類
普通型斑禿:多數斑禿有一片或數片脫發區,病程數月。也有少數斑禿可反復發作或邊長邊脫落。
全禿:全部頭發都脫落。
普禿:除頭發全部脫落外,眉毛、胡須、腋毛、體毛等都開始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