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雙膝關節疼痛的情況,這也是很多孩子都很苦惱的,這也是讓很多父母都擔心的,那么孩子膝關節痛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確實有一部分孩子在3~10歲,甚至更大的年齡,會經常訴說腿痛,多數發生在夜間,以膝關節居多,有時發生在髖關節或踝關節;可以是單側的,也有雙側同時發生。發作時以疼痛為主,多數為酸痛,發作部位的關節卻無紅、腫等現象。疼痛往往持續一段時間便會自動消失,消失后并不影響行走和玩耍,發作的間隔有長有短,從數天到數月不等。
生長痛
出現這種現象,目前尚不知原因何在。大多與白天活動過度有關,也有人認為是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因為它對孩子的發育沒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把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這種現象稱為“生長痛”。
可適當補充一點維生素C,不必進行特殊治療。
正常的生理現象
兒童生長痛此類患者主要是處于生長期的兒童,男孩多見。疼痛部位常見于膝關節、髖關節等。這種情況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由于處于生長階段的兒童骨骼生長相對較快,骨膜和局部肌肉生長發育不協調,從而引起不適,出現關節疼痛。也有人認為,這種疼痛是由低毒性感染引起的。
腫瘤
腫瘤引發的疼痛關節局部出現腫瘤也是造成關節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見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老人。
如果出現關節腫痛,疼痛感晚間比白天嚴重,服用止痛藥物無效,又沒有合理原因可以解釋,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除關節腫瘤。
上下樓梯磨損關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骨科醫生,都會注意少爬樓梯、少爬山。如果只是三、四層,走樓梯沒關系,但如果樓層較高,我一般會選擇坐電梯。
因為這種反復的動作,會造成膝關節磨損。
輪滑、滑雪等運動
很多骨科醫生,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參與輪滑、滑雪等運動,因為這些運動都很容易導致關節損傷。
爬山
雖然爬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形式,但不利于保護膝關節。
因為上山時膝關節負重等于自身體重,而下山時除了自身體重以外,膝關節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這樣的沖擊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
一位關節炎患者,本來依靠藥物把病情控制得很好,但退休后,他開始天天爬山,結果關節嚴重變形,后只能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還有很多人倡導用爬樓梯代替乘坐電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這也并不可取。
諸如游泳、快走等運動,鍛煉效果都比爬樓好,也更安全,只是現在愿意專門抽時間運動的人太少,只能利用上下樓的時間鍛煉。
此時,膝關節要負擔體重3—4倍的重量。而且,爬樓梯時膝關節彎曲度增加,髕骨與股骨之間的壓力也相應增加,尤其是老人、胖人、膝關節不好的人,會加重疼痛。
建議
作為家長,當孩子向你反映雙膝疼痛時,重要的是要及時檢查一下疼痛的部位,是否同時伴有發熱、腫脹等情況;若無,則可在撫慰孩子的同時,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講故事、看電視、聽音樂等,往往可使孩子的癥狀消失。如果確實伴有紅、腫等現象,或發作次數越來越多,癥狀越來越重,特別出現影響行走時,那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專科醫院檢查。
上述就是對孩子膝關節痛的原因的介紹,現在應該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一定要對孩子的健康多關注,祝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