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垢能防止耳朵發癢
耳垢的一個實際的功能就是能夠對我們的耳朵起到潤滑的作用,就好像是人們的眼淚能夠潤滑眼睛一個道理,適量的耳垢能夠避免我們的耳朵發干發癢。
2.掏耳朵弊大于利
這種黏性物質是由具有潤滑作用的分泌物、脫落的皮膚細胞、污物和灰塵構成的,大部分的耳垢能夠自行被清理出來。下顎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是說話或是咀嚼),都能將耳垢推出耳道,并不需要棉簽。實際上,試圖清理耳垢的做法弊大于利,很可能使耳垢被進一步推進耳道而不是被清理出來。大多數專家建議人們不要去理會耳垢,除非它影響到了你的聽力。
3.耳垢反映汗水味道
有些人的耳垢較濕潤,而另一些人的耳垢更干燥。如果你的耳垢呈現為白色片狀,這就意味著你的汗液不會那么難聞,因為這表明你體內缺乏引起體臭的物質;如果耳垢呈暗色且發黏,這就意味著你的汗味兒很難聞。
4.耳垢因種族而異
美國費城莫耐爾化學感官中心的研究者發現,與汗水一樣,耳垢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差異:能夠生成氣味的分子在白種人耳垢中的數量普遍高于東亞人。
5.壓力或恐懼會增加耳垢的分泌量
耳朵中有助于耳垢分泌的腺體被稱為大汗腺,而大汗腺(也稱頂漿分泌腺)也負責生成具有臭味的汗液。根據美國演講、語言和聽力協會的研究顯示,壓力會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也會讓大汗腺產生更多的耳垢。
6.“清水加棉簽”是有效地清理方式
切忌不可用材質較硬的工具去掏,更不要用蠟燭來燃燒耳垢,否則就會造成燒傷、耳道堵塞或鼓膜穿孔。如果一定要清理,在淋浴時,用少量的溫水清洗耳朵,然后用消毒棉簽擦干耳道,這樣會更安全、更干凈。
常掏耳朵小心發炎
上理發店洗頭、掏耳朵已成為一些人的必選項目,瞇著眼睛,任憑洗頭小姐拿著棉簽往耳朵里轉,發出“嗦嗦”的聲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時間一長,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對勁了,外耳道開始發炎,有時甚至還有黃色的液體流出。耳鼻喉科醫生說,現在,理發店里掏耳朵掏出問題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嗎?
經常掏耳朵會引發癌癥
掏耳朵很舒服,甚至有些人會上癮,但是經常掏耳朵有很多危害。甚至掏耳朵能掏出癌癥?這樣的患者其實并不少見,而且多是在“很愉快”的情況下中招的。
案例:某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來了位30多歲的男子,他說近幾個月來覺得左耳朵聽聲音越來越不清楚,感覺里面像堵了一團棉花。醫生檢查發現他的左耳內長滿了乳頭狀瘤,從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他聽力下降。
耳道乳頭狀瘤是病毒感染引起,開始時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較多,就會使其惡變,越長越多終堵塞耳道。在各種致其惡變的因素中,掏耳朵是多直接的,詢問病史可以發現,此類病人往往有掏耳朵的經歷,那位30多歲的男子就經常讓理發師給他掏耳朵,并視之為一種享受。殊不知沒經過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僅能傳播引起耳道乳頭狀瘤的病毒,還能刺激其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