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癥狀(約95%的病人)多為突發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續性劇痛或刀割樣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帶感,常在飽餐或飲酒后發生,伴有陣發加劇,可因進食而增強,可波及臍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兩側腰背部放射。
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頭炎癥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體、尾炎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可減輕。有時單用嗎啡無效,若合并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則有右上腹痛,膽絞痛。
病情發展過程:可有以下3類:僅有過急性發作史,以后未再復發,但炎癥持續存在;有過反復急性發作,但每次發作后并未完全痊愈,與復發性急性胰腺炎不同;有些患者并無明確腹痛發作,而終出現脂肪瀉、糖尿病等為主要表現,此型又稱為慢性無痛性胰腺炎。
癥狀:腹痛,初為間歇性,漸呈持續性,部位及性狀與急性胰腺炎相似,可伴有發熱與黃疸。因胰腺外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出現脂肪瀉、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等現象,終胰島必將累及,出現糖尿病癥狀。
體征:上腹部可有壓痛,或可捫及包塊,并發脾靜脈血栓時,可引起脾大,或出現節段性門脈高壓征。少數可并發胰腺癌。
輔助檢查:
(1)血清和尿淀粉酶:除急性發作期,一般不增高。
(2)各種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均可減退。①促胰灄素試驗。胰液分泌量減少(<80ml/20分),碳酸氫鈉(十二指腸液正常值:>80mmol/L)和胰酶含量減低。②膽囊收縮素刺激試驗。結果同促胰液素試驗。③尿BT—PABA(苯甲酰一酪氨酰一對氨基苯甲酸)試驗。測定尿中PABA的排泄量,約為正常量的50%。④Lundh試驗。胰酶活力降低。此試驗現已少用。
(3)血清放免法膽囊收縮素、促胰液素測定:含量明顯增加,系因胰酶減少,對膽囊收縮及促胰液素的反饋性抑制減弱或消失所致。
(4)1~I碘化脂肪吸收試驗:血131碘<正常值;糞便”。碘>iE常值。
(5)胰腺內分泌功能減退,血糖可升高。
(6)腹部X線平片:可見胰腺鈣化影,鋇透可有胃和(或)十二指腸受壓征象。
(7)B超掃描:可顯示胰腺腫大或縮小以及囊腫等圖像。
(8)逆行胰管造影:可見胰管結石、管腔變形或呈串珠狀。
(9)CT掃描:可見胰腺縮小、增大或正常。密度下降或正常。胰管擴張呈串珠狀,或狹窄與擴張混合存在。胰腺結石或鈣化。
總結:有關胰腺炎的一些相關知識今天小編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在文章里我們所介紹的這些胰腺炎有關的信息給你帶來幫助。此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的事項需要我們去注意,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