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然而,當代社會的人們卻也仍舊面臨著各種各樣疾病的困擾。胰腺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將為大家帶來胰腺炎有關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啟迪。
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與處理原則
急性胰腺炎中常見的是膽源性胰腺炎,占總數的75%左右。其發病機制和處理原則均具有獨特性。100年前德國病理學家Opie 提出了膽管和胰管共同通道及膽汁向胰管逆流導致胰腺炎的假說。
其基本點就是胰膽管末端匯合成共同通道,開口于十二指腸乳頭,結石通過Oddi 括約肌時造成的粘膜損傷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狹窄和胰、膽管梗阻,膽、胰液逆流,引起胰腺導管內壓力增高和胰腺組織的自身消化,導致急性胰腺炎的反復發作。
膽囊內小結石或微小膽石(直徑≤3mm)的下移是引起膽源性胰腺炎的常見原因,70%胰腺炎病人的糞便中可找到結石。因此,取出結石,解除胰、膽管的梗阻是治療膽源性胰腺炎和控制其發展的重要手段。
膽源性胰腺炎的實驗室診斷標準
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方法很多,B超雖然是一項簡便、無創傷性檢查,缺點是敏感性較低,只有60%~70%,尤其是微小結石很難發現。
實驗室檢查可以提供簡單、快捷、敏感的方法,其中肝功能異常時診斷膽源性胰腺炎的可靠指標,有資料顯示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升高時診斷膽源性胰腺炎較敏感的生化指標,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和42%。
因此,應高度重視肝功能的檢查,結合B超和CT掃描,盡早做出正確診斷,Folsh等對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為:腹部B超和CT掃描發現結石或實驗室檢查有下列中的兩項不正常者:(1)ALP≥125U/L;(2)ALT≥75U/L;(3)TBIL≥2.3mg/dl。
1.腹痛 主要的癥狀(約95%的病人)多為突發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續性劇痛或刀割樣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帶感,常在飽餐或飲酒后發生,伴有陣發加劇,可因進食而增強,可波及臍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兩側腰背部放射。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頭炎癥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體、尾炎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可減輕。有時單用嗎啡無效,若合并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則有右上腹痛,膽絞痛。
2.惡心嘔吐 2/3的病人有此癥狀,發作頻繁,早期為反射性,內容為食物、膽汁。晚期是由于麻痹性腸梗阻引起,嘔吐物為糞樣。如嘔吐蛔蟲者,多為并發膽道蛔蟲病的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者的嘔吐常于腹痛時出現,膽源性胰腺炎者的嘔吐常在腹痛發生之后。
3.腹脹 在重型者中由于腹腔內滲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腸梗阻致腸道積氣積液引起腹脹。
4.黃疸 約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其原因可能為膽管結石并存,引起膽管阻塞,或腫大的胰頭壓迫膽總管下端或肝功受損出現黃疸,黃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
5.發熱 多為中度熱:38°~39℃之間,一般3~5天后逐漸下降。但重型者則可持續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膿腫形成,并出現中毒癥狀,嚴重者可體溫不升。合并膽管炎時可有寒戰、高熱。
6.手足抽搐 為血鈣降低所致。系進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網膜、腹膜上的脂肪組織被消化,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與鈣結合為不溶性的脂肪酸鈣,因而血清鈣下降,如血清鈣<1.98mmol/L(8mg%),則提示病情嚴重,預后差。
7.休克多見于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滲液出血,腸麻痹腸腔內積液,嘔吐致體液喪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