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時速
拳論日“粘連黏隨不丟頂”、“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以靜制動,后發先至”、“彼微動,己先動”,強調推手的速度要與對方合拍。如果速度快于對方或慢于對方,都會出現丟頂的毛病。
離心力的勁力要跟送進逼,向心力的勁力要吸合引化。懂勁是由“舍己從人”中得來的,處處能察覺和順應客觀變化規律,動作圓轉自如,從人仍可主宰于己,不失我之中正不偏,就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3、圓轉
推手歌訣道:“世傳陳式太極功,剛柔兼備妙不窮,圓轉自如莫丟頂,巧妙全在一圈中。”這是技擊的又一要則,突出了圓轉纏絲的作用,技擊運化全在走圓。練習者雖會劃圓,但圓中之妙很難悟出。
因此,要研究一個圓,注意始點和終點,以及圓轉的剛柔力度。圓轉的始點在粘著點,要以粘著點為軸心;終點既是發勁的出發點,也是換另一圓的起點。
圓轉力度要努力達到外似棉花內如鐵,其虛實應隨機而變,在外應不表現出剛力的跡象。一舉一動至虛至靈,一引一進,一片神行,人所不知,獨我自明,真是全身無處不太極,無處不是拳,其妙無窮。
4、程序
先練柔化是學會懂勁的必經階段。要在規定的條件下學推練。主要是學聽勁,不能急于求成。次學粘逼,要研究粘逼的目的、方向、力度、速度等問題。
后學放勁,必須研究其前提條件,事先考慮到技擊的位置、方向、作用等條件,還要研究自身的力源、角度、合力、速度、氣頭、武器等問題,這樣技擊才能成功。
5、驗證
將己之招法或理法在推手中運用。功夫純者隨對方的勁力和方向,能夠粘走并絲毫不差,內勁潛轉,意在人先,好似一人在推練,隨心所欲。
總之,推練時先定目標,后努力實踐。然后總結歸納。終達到彼以剛來,己以柔化,令人難防,時時存一片靈機,處處與對方粘連,粘走相生,意在人先,發人妙在一圈中。
練習懂勁
1、不頂
不頂既毫不抵抗之意。蓋無論敵勁之大小,皆宜以先法化之也。練不頂之法,首在用腰,腰有不足時,方可濟之以步。
2、不丟
不丟者不離之謂也。太極拳粘勁與走勁并重。(不頂既走勁,不丟既粘勁)若一走既離,不但敵勁無由感覺。且不能利用粘勁,以收我順人背之動矣。不丟之法,并非專用兩手,須全身各處能粘住彼勁方為合法,練習時不可不注意也。
3、先求開展
后求緊湊。此謂練習初期之姿勢,宜先從長大廣下功夫,擴充不丟不頂之限度,俟功夫漸深,須要力求緊湊。盤架子亦當如是,蓋由大處練至小處,雖小而實大,猶物質之結晶也。
4、勿先動手
先動手為強者,以力大為勝者之說法。太極拳一反其意。惟以后下手為主,蓋所待敵之勁,而利用之也。此種以靜待動之功夫。練習之法,不問如何危險須一意以不頂不丟應付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