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腦的佳功能態。人在平時清醒的工作時,大腦處在緊張狀態,用腦電儀可惟測出“β”波占優勢;人在睡眠時是“Э”波占優勢;只有將清醒時的大腦活動降低到非睡非醒的中間狀態,腦電波就處于“Э”波占優勢。
而在意念集中練拳時,大腦功能狀態也是以“Э”波為主導,被稱為“氣功態”,它既不同于睡眠,又不是完全清醒、高度緊張狀態。早在1998年武術協會理論組對長期練拳者作過額部、枕部腦電測試。
結果表明長期練拳者額部腦是波中Э波占主導,電壓增強,主峰突出,其它波段(如β波)下降。這種a—波頻率同步化、有序化是大腦高度寧靜的功能狀態。
腦科學研究認為人腦在這種狀態下產生一種使人愉快的小分子物質 —“β—內啡肽”或“腦內嗎啡”,它使人感受到內心的愉悅和幸福。人們練拳時自我感覺“恬靜舒適”、“神清氣爽”與這種理論是一致的。
現代人體生理科學認為,人體內平衡主要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相互協調與制約來維持,因此這種大腦功能狀態必然對人體內臟的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的健身機理
運動醫學研究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對人休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以及代謝的正常運轉等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這是由于上述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帶來的良性生理反應。
一、太極拳鍛練時要求“氣沉丹田”,即腹式呼吸
這樣首先加大了肺活量,充分供氧;同時腹肌與膈肌運動加強了內臟的蠕動,使胃腸的消化功能、肝臟的供血和解毒功能、胰腺分泌等改善。對心臟的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與供氧,改善了冠狀動脈供血、加強心肌營養。
有報導將練拳組與對照組比較,練拳組活動后脈搏、血壓正常,心電圖異常者只占28.2%,而對照組不正常心電圖占41.3%;1988年中科院武術協會理論組用先進的“心電多相信息鑒別診斷儀”測試了練拳者的多項心臟功能,包括傳導、供血、心功率、心律、心肌損傷史。
與對照組比較,長期練拳者心腦供血、傳導功能、以及調節心律方面均優于對照。這是因為大腦的有序化,植物神經系統有效的調控著內臟特別是心臟的自律活動。
所以有不同心腦疾患者長期怪持練拳后,心律不齊、供血不足、傳導阻滯都有一定程度改善。在這方面還有待深入觀察研究。
二、太極拳鍛煉對血脂代謝有改善作用
八十年代報道過對療養人員研究結果:練拳組對脂蛋白與脂質代謝有影響,主要在于升高血清中了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1988年中科院武協對正常工作人員練拳者測試。對照組高脂血癥發病率高達69.9%,而在練拳組中只占25%,明顯低于同齡人群。
長期練拳者精神上的緊張狀態得到緩解,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明顯下降,因而血脂水平也得到調節轉為正常,減少了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當然其它運動如長途步行與慢跑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三、太極拳運動對內分泌功能與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
長期練拳者會在緊張工作后放松身心,使大腦處于佳功能Э態,使人由于緊張和壓力造成的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免疫功能也逐漸減退。實驗報道:將健康老人分運動組與不運動組,運動組包括慢跑和打太極拳,持續多年后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