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無論“收勢與放勢”均是將勁蓄至腳底,為下一動作的變化提供自然的反彈動力,而且蓄的越深,反彈力越大,就如壓縮的彈簧一樣。
太極拳內勁的特點
1.內勁是活的
內勁在體內時流動的,變化的。產生這種特點的原因的筋骨節節貫穿的運動形式,而局部肌肉持續緊張所產生的力是死的,沒有陰陽變化,不是全陰就是全陽。
2.內勁催發時全身的骨節是向外松張的
這和常人發力時全身拘緊的狀態恰恰相反。
太極拳運動是以腰為軸,用腰帶動四肢及筋骨肉,常練太極拳可以有效的鍛煉身體肌肉,并且還能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3.內勁是一波三折的
即所謂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會自斷其根。
4.內勁是隱于內的
內勁的運轉很少依賴于外形的變化,是一種內在的傳導,如果練習者在過分的擰腰旋胯中去追求內勁,方向顯然是錯了。內勁打人,既不是能把人發出去,也不是打傷對方皮肉,更不是能打斷對方的骨頭。
真內勁打人,被打的人任然站立不動,可是內臟已經受到傷害了。楊澄甫說:“太極無手,有手非太極”。太極內勁打人,既看不到,也感覺不到。過后就知道了!
5.內勁可在任何部位透發出來
這仍然是因為其獨特的傳導特性所鑄就的,而普通的肌肉發力會嚴重受制于發力的角度、力量,以及肌肉分布位置等因素。
學習太極拳內勁,要做到氣沉丹田,運用丹田的力量,在實戰中能爆發出很強的力量,練習太極拳要做到氣沉丹田。
6.內勁的整體性
這里有一個理解上的誤區,所謂的“整體”,并不是指“同時做相同的事情”,而是“同時做不同的事情”,而當這些“不同的事情”能夠協同起來的時候,“整體”便產生了!“同時做相同的事情”便是僵、硬,“同時做不同的事情”便是活、松、柔。
例如鞭子,如果每一節“同時做相同的事情”,那就成了一根硬棍兒,靜則“懈”,動則成“僵”,便毫無陰陽可言了。